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点亮自己 守护航程 临高父子接力坚守红色灯塔52年

2021年10月28日12:01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临高灯塔。何方清摄

人民网临高10月28日电(李学山)在海南省临高县北端三面环海的岬角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你可能想象不到,这座圆形塔式、色泽鲜艳的钢制结构灯塔其实已经历了120多年风雨。它就是临高灯塔。

临高灯塔由法国人始建于1893年,是世界百座文物灯塔之一。灯塔为铸铁圆柱结构,是由6根大支柱和108根小铸铁交叉成格子状构成的,外涂红白相间横纹油漆,塔身高22 米,射程18海里,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西口的主要助航标志。

临高灯塔因其独特的文物价值和丰富的历史信息而受到极大关注。1893年,法国人为了控制琼州海峡,以“琼海关”的名义修建了临高灯塔。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5兵团40军在临高角登陆,揭开了海南岛战役的序幕,临高灯塔犹如一位英勇的战士一般屹立在岸边指引解放军回家,它身上清晰可见的炮弹孔见证了人民解放军不畏牺牲的英雄壮举。1997年,国际航标协会将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1998年,临高灯塔被列入《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并于4年后被列为《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发行。2009年临高灯塔成为海南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百年风雨的古老灯塔至今保存完好,依然在琼州海峡西面入口处发挥着重要的导助航作用,与尽职坚守的蓝色铁军——临高灯塔灯守员密不可分。

子承父业守护临高灯塔,王健同父亲王光民在灯塔下。何方清摄

22米高的灯塔每天至少爬两三遍

王健,是临高灯塔的现任灯守员,自成为灯塔灯守员的那一天起,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便开始灯塔的保养维护工作。海南的气候高温、高湿、高盐,对钢制灯塔的侵蚀尤为严重。王健每日都要用清水对塔身内外、灯笼、支撑灯塔的350条钢杆进行清洁,用羊皮纸仔细擦拭牛眼透镜的灯器,从而缓解海风盐雾对灯塔的腐蚀,确保灯塔设备崭新如故。22米高的灯塔内部有82级螺旋台阶,宽度仅容1人通过,这样狭窄的楼梯,他每天至少要走上两三趟。

王健同志保养临高灯塔灯器。何方清摄

灯守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单调、枯燥,但王健从未想过要放弃。

2016年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临高灯塔党性锤炼基地挂牌成立。党性锤炼基地以“红色”爱国主义和“蓝色”海洋文化为根基,通过制订标准化、规范化的锤炼流程,固化工作机制,让前来参加锤炼的广大党员,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自党性锤炼基地成立以来,王健就担负起讲解员的职责。每年海南省直机关工委、临高县委、直属海事系统的众多单位都会组织党员到临高灯塔党性锤炼基地开展锤炼,王健总是认真地向前来锤炼的广大党员们讲述灯塔历史和老一辈蓝色铁军守塔故事、讲解海洋文化、科普航标知识,并组织开展“八个一”的党性锤炼活动。王健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弘扬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优良传统,践行蓝色铁军“点亮自己 守护航程”的价值观。临高灯塔党性锤炼基地做法也被中央机关工委组织部和紫光阁杂志评选为全国机关党组织“两学一做”100个优秀案例之一。

王健同志(左二)在临高党性锤炼基地参加支部学习。何方清摄

父子接力守护红色灯塔52载

守塔19年来,王健始终践行着“点亮自己 守护航程”的价值观,这种坚守传承于他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后临高灯塔的第一代守灯员王光民。

1969年,27岁的王光民经过层层审查,到当时属于部队管辖的临高灯塔当上了守灯员。那时的灯塔靠人工点灯和熄灯,天黑时王光民就爬上灯塔点亮航灯,漫漫长夜里要不时走出房子查看,确保航灯长明,熬到天亮又爬上塔顶熄灯。灯塔地处偏僻,不通自来水,王光民只能从家里肩挑背扛一桶一桶运来淡水,再用这来之不易的淡水仔细清洁灯塔内外,防止灯塔锈蚀。这样孤独而又单调的工作,王光民一直重复了33年。

“灯塔就是我的家”

父亲的坚守在王健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2003年,王健放弃了前往繁华都市的机会,捧过了父亲王光民值守灯塔的接力棒。刚接手灯守员的工作,工作和日子平淡、单一、重复,王健想守灯员就这样了,也没啥意义。是什么促使了他转变想法,真正成长为一名守卫南海的蓝色铁军呢?

王健同志保养灯器。何方清摄

王健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9月26日凌晨,台风“达维”登陆海南,台风引发了部分电厂连续跳机解列,最终导致罕见的全省范围大面积停电。台风登陆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在家坐不住了,顶着大风,赶到灯塔,领着他加固灯笼门窗,检查线路,还让他每隔一个小时爬上摇晃灯塔查看一次。台风过后,在全岛停电7天里,每天晚上父亲都和他在灯房里守着,重复着一小时查看一次灯塔,父子俩晚上基本没有合眼,保证灯塔正常发光。

7天过去,全岛恢复供电,生产秩序也随之逐渐恢复正常。父亲带着王健上塔顶。望着晚霞余光下万家灯火和南来北往的船只,望着父亲脸上露出的甜美笑容,他心里渐渐亮堂起来,像这座灯塔一样明亮。这样的事父亲经历多了,正是每一次的坚守,每次重复做的一样的一件事,保证了过往救灾船舶和国防舰艇的安全行驶。

临高灯塔。何方清摄

直到这时,他才真正懂得父亲那句“要是灯不亮,船舶航程不好,我们就麻烦大”的含金量——这是一位蓝海战士对工作的责任、对事业的追求、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灯塔就是我的家!”现在的王健,已经把灯塔当成了家,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他说:“自担任临高灯塔值守员那天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接好父亲的班。每当看到这座百年灯塔塔身光泽闪亮,崭新如初地屹立在祖国的海角,为船舶保驾护航时,我的内心总会因为自己守护着这片海洋而感到自豪与喜悦。”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