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海南省博物馆首次修复多种类型珍贵文物

“文物医生”巧手“复活”古籍

记者 刘晓惠 通讯员 李娟娟
2022年11月11日07:54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物医生”巧手“复活”古籍

文物修复人员在对古籍进行修复。 (省博物馆供图)

日前,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了一批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该批文物的类型有金属、木质、陶瓷器、皮革与纸质等,共有31件馆藏珍贵文物。据了解,这是海南省博物馆首次修复多种类型珍贵文物。

“文物修复工作靠的就是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触摸、观察纸张质感,若纸张发出脆的声音说明已经酸化,或者从外观看有发黄痕迹,也是酸化的表现之一。”本次项目的技术指导、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三十多年的徐东良介绍。

修复一本古籍,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修复工序复杂精细,会用到数十样工具,物理清洗、拆装、水洗、脱酸、隐补、吸水上墙、下墙裁方、打眼穿钉(纸)、打眼穿线,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此外,在对文物进行补配时,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这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尽量选择相近的材料,或维持原状,忠实文物原貌,不主观臆造,既修旧如旧,又要有可识别性。

“文物修复最主要的意义是延续文物的寿命。若对文物置之不理,尤其是纸质类文物,经过时间的推移,年代、材料等信息逐渐无法识别,而经过保护修复的文物,将减缓文物的损毁速度,延续文物的寿命。”此次文物修复项目负责人符燕介绍。

文以载道,物传精神。海南省博物馆馆长苏启雅说,该馆将切实发挥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的作用,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让文物价值充分彰显、让文物“活起来”,发掘研究好文物蕴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