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乡村振兴看吉阳:乡村治理结硕果 产业兴旺正当红

2022年12月30日00:01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三亚12月30日电 (毛雷、李学山)“您的作为体现了一个干部对群众的关怀,也体现了您对我们的关心,只可惜我现在身不由己,连句谢谢也不能当面和你说。但张书记的恩情我会牢牢记在心里,出去以后一定不会像以前一样,也决不会再进来第二次……”今年11月下旬的一天,张霞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人叫阿海(化名),目前尚在高墙之内,他希望通过这封信表达自己的悔恨,以及对张霞的感谢。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三亚大茅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张霞说,近年来,大茅村围绕“教育先行、法治同行、产业必行”思路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让这个一度“灰头土脸”的贫困村一步步蜕变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绿富美”。

大茅村的蜕变只是三亚市吉阳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吉阳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不仅收获了群众好评,也得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部门的高度肯定。

最美“村规民约”打造乡村治理“大茅样板”

阿海是一名失足青年,因一时冲动而获刑,目前正在海南省内某监狱服刑。在他入狱后,大茅村党委、村委会并未对他另眼看待,而是及时给予相应的关心,同时对其家庭也给予多方面的帮扶,这让在高墙之内的阿海十分感动。

张霞说,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她的心情既沉重又欣慰,沉重的是为阿涛走上犯罪道路而惋惜,欣慰的是通过将法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产业相融合,大茅村已经形成了“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氛围,正是这样的氛围让阿涛这样的歧途青年幡然悔悟,也让更多的村民不再走弯路。

“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21年5月,时任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的张霞被派驻到大茅村,任第一书记及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到任后不久,她就发现村里时有纠纷发生,村民还不太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努力将专业知识运用于乡村振兴工作中,认真研究党的各项兴农政策,将法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产业相融合。通过成立“张霞法律援助工作室”,开办“大茅村法治大讲堂”,有效引导干部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来到大茅村后,张霞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同村“两委”一道着手推进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新修订的大茅村村规民约从依法治理、生态宜居、消防安全、乡风文明、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对村民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在奖励和补贴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村委“黑八条”,引导集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监督。

依据村规民约,张霞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全面推进了大茅村委会、村务协商会、监督委员会、村务理财小组等村级组织融合,形成了“众人事情、众人协商,大事不出村、有事好商量”的新局面,由此帮助化解信访积案,办结历史疑难信访诉求,审核合同、撰写诉状、化解纠纷达40余件。

“既然是大家一起制定的规则,大家就一起来遵守。可以说村规民约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大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正才告诉记者,村规民约实施后,村干部和党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给村民带来示范作用,每个月会都开展一次走访,了解村内信息,大力推动村规民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村风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成功实现法治焕新风的基础上,大茅村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带动乡村集体经济,以“企业带动、土地入股、村民参与”方式,开发乡村健身休闲农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目前, 远洋集团等8家大中型企业、40家小微企业、 350 本村创业店面、119家小型家庭农场,成为大茅村产业的“生力军”。2021年,大茅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500元,真正实现了“村美民富”。

今年12月,大茅村村规民约入选2022年海南省最美十大村规民约。并先后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网红民宿村”让老区村更红了

三山环抱的博后村,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黎族聚居村庄,有4个自然村,总人口3680人。上世纪90年代,村民住的多是茅草屋,连温饱也成问题。遇到台风来袭,海水就会倒灌,土壤盐碱化严重,水稻、番薯等庄稼收成不好,到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5200元。更为尴尬的是,虽然紧邻“天下第一湾”亚龙湾旅游区,但隔壁的“旅游热”却并未辐射到博后村,缺乏发展动力的的博后村被外界笑称“就算靠着金山银山也只能捧着金碗讨饭”,村民长期过着“咸穷苦”的日子。

2009年,转机终于出现,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玫瑰谷)在博后村租下2000多亩土地,通过改良优化土壤,培育热带玫瑰,逐步打造出玫瑰游览观光、玫瑰二次加工等产业,走上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在玫瑰谷的带动下,摘掉了“穷帽子”的博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亚龙湾国家度假区资源和平台,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创意文化为底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特色餐饮业和文创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6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广漂”谭中仙返乡创业,他回村把老房子装修了一番。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博后村第一批民宿之一——“海纳捷”。因为和亚龙湾的高端酒店形成了互补,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提供了体验乡村风情的机会,“海纳捷”一下子就火了。

“现在,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不少游客喜欢到博后村参观。”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以民宿为代表的文旅产业发展起来后,带动了超市、水吧、餐吧、摄影摄像等多个业态。

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博后村现有民宿55家,客房总数约1700多间,辐射带动游、娱、吃等产业发展,跻身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如今的博后村,碧海蓝天,山峦起伏,海风阵阵,村内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宿,点缀在山海椰林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博后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林志雄说,截止今年11月底,博后村民宿共接待过夜游客18.8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183.11万元,利润2700.64万元。旅游已然成为博后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1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6万元。

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博后村也旧貌换新颜——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替代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水泥路”;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让村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日子一去不返;曾经黑臭的哎岬湖也开始碧波荡漾,湖上的栈道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现在,博后村产业更加多元,除了民宿产业,不少连锁餐厅开进村里,集市、夜市等乡村经济业态愈加丰富。

依托着革命老区村庄的优势,博后村设立党史知识学习长廊,建立博后培训基地,打造博后党群基地教育产业,目前已承接来自省内外各类培训上百次。

走出强村又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空中俯瞰,10多公里长的中廖-大茅“骑行绿道”犹如一条铺设在美丽乡村的生态绿带,红花村道路整洁干净、房屋错落有致……如今,在吉阳区,越来越多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的美丽乡村涌现。

三亚市吉阳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钟文辉说,近年来, 吉阳区主动当好乡村振兴的“责任人”“实干家”“开拓者”,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中廖村、博后村等8个美丽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厕所革命”顺利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此外,吉阳区立足实际,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力量参与,推动博后村、六盘村、大茅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企业+经济联合社+农户”等模式,引导红花、田独、中廖、干沟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多种举措激发了干群的干劲,鼓起了百姓的腰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些亮眼的成绩,让吉阳区先后获得“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核心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博士席军良分析说,三亚市吉阳区牢牢坚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农旅结合的“美丽乡村+”模式,有效回应了乡村振兴为了谁、乡村振兴依靠谁和乡村振兴怎么办等基本问题。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孕育了发展动力、产生了发展实效,还有力推动该区走上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吉阳区委负责人表示,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在新征程中的新使命。近年来,吉阳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积极构建组织、人才、产业“三大体系”,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形成“组织强农、人才助农、产业富农”的乡村振兴新气象。吉阳区未来将以打造“创新引领产业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人文和谐风尚美、业新民富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做好“美丽乡村+”文章。持续对标农村道路、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处理好示范与整治标准,推进精准实施;要结合各个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村庄发展定位,打造特色亮点,探索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好“留住人 吸引人”等问题,让美丽乡村更加令人向往,居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同时还要更加精准目标定位,制定更加清晰发展路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吉阳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特色产业为支撑,通过建立起产业链、利益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通过稳就业、提收入,走出一条既强村又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刘杨、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