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数”到“冠军” 解读昌江乡村振兴逆袭“密码”
王下乡美景。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海口1月9日电(毛雷、樊欢迪)再有一个月,昌化江畔的木棉花将火红盛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畔树下的黎族同胞,过去一年的日子也如木棉花般火红。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2022年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乡村振兴工作,“逆袭”应该是比较贴切的。从全省排名“倒数”到擂台“夺冠”再到大比拼勇夺“第一”,过去一年昌江的乡村振兴工作亮点频现、硕果累累。昌江乡村振兴“逆袭”的“密码”在哪里?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访和分析。
村子里来了“新青年”
“回乡不后悔!”在村务专员郭青龙看来,自己工作的昌江叉河镇唐村村委会是个景色绝美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我刚来时给村里拍了一部宣传片,村民们看完后都说美得不真实。”郭青龙很是自豪,“其实大家到唐村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唐村真就是这么美。”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村里没有人,振兴就是空谈。
和众多乡村一样,唐村以前也面临“缺人”的问题。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不强、后继乏人,大学生村官队伍规模减小,大学生学成不愿返村创业工作等都成了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这些问题,昌江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也给出了解题思路——“找专员”。
所谓“找专员”,就是在80个农村(社区)设置村务专员岗位。围绕“年轻化、有知识、有技能、爱家乡”等要素精准设置招聘条件,要求招聘对象年龄不超过35岁、学历不低于大专、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户籍为本乡镇或本村,确保选准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
郭青龙这帮“新青年”到了村里,让村里有了“新气象”。
乌烈镇白石村村务专员发挥策划营销专长,通过互联网带货直播。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乌烈镇白石村村务专员发挥策划营销专长,通过互联网带货直播、网络宣传等方式不断推广“白石黑米”,促使白石黑米品牌愈加响亮,深受市场欢迎等;又比如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王下乡洪水村村务专员积极协助“黎花里”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两山理论实践基地”招牌享誉全国。
截至2022年9月,昌江共招聘80余名高校毕业生担任各乡镇村委会村务专员,他们平均年龄26岁,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
同时,昌江将村务专员作为农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人才进行培养,未来村“两委”干部队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各乡镇党委还主动培养村务专员入党,仅2022年就有41名村务专员成为发展对象,农村党组织老龄化现象得到遏制,较好提升了农村党组织战斗力。
“各村务专员充分发挥自身眼界宽、见识广、学识丰富的优势,在各项工作中协助村‘两委’干部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杰说。
昌江就业驿站。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打工人”越来越多
最近,昌江乌烈镇的钟慧为家里的经济发愁,“三个孩子开销大,我和丈夫没有文化,都挣不到什么钱。”在别人的建议下,钟慧决定去乌烈驿站寻求在周边打零工的工作机会。“稍等,替您问问。”在听完钟大姐的诉求后,工作人员打通电话联系起劳务带头人,只需一番简单沟通,钟慧顺利得到了工作。
每天,都会有人来到乌烈驿站寻求工作机会。“乌烈驿站就是就业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务工直通车等服务。”昌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腾空告诉记者,这样的就业驿站,为无数像钟慧一样人员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昌江在保障农村人口就业方面下大力气,就业服务站就是其中有力举措。
昌江农业发达,县内有多个大型农产品种植基地,对于临时工的需求很大。但往往是企业找不到人,群众想务工也没有渠道。2022年9月,昌江在全县8个乡镇和工业园区建设9家就业驿站,率先在全省实现就业驿站乡镇全覆盖。自驿站建成以来,共帮助11494人次劳动者找到工作。
不仅如此,昌江还打造了一批务工“金招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建农村劳务带头人队伍,打造出乌烈女工、七叉刮墙工和峨港电工等本地劳务品牌。
“将本地农民工‘点对点’输送到邻近省、市县务工,能有效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稳岗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昌江乡村振兴局局长林克爱说,2022年,昌江组织省外输出9批点对点赴粤务工农民585人次,实现农民工外出务工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并形成昌江典型的劳务品牌。
疫情期间,坚持“双轮驱动”和“双轨发力”,在做好省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建立省内劳务输出长效机制,助力就近就地输出劳动力,根据本地及周边各市县用工需求和实际情况,省内输出共135批3652人前往东方、儋州等地采摘圣女果、毛豆等,推动本地农业企业大规模用工。
数据不会说谎,2022年前三季度,昌江农民工增收增长5.7%,呈现农民工劳务输出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势头。
村里的“打工人”越来越多,村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增加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昌江石碌镇山竹沟村村委会干部介绍乡村治理清单积分制。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子治理有了“新办法”
乡村治理,一直是困扰昌江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如今,昌江摸索出一套解题的“新办法”。
走进昌江石碌镇山竹沟村村委会,乡村治理清单积分制智慧大屏上显示的家庭户积分排名、商城商品统计、清单积分登记数量等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清单积分制,就是将村内事务细化成清单,群众通过参与相应工作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礼品,从而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帮助村“两委”干部高效规范地履行本职,规避形式主义。
“从公共村道到房前屋后,在实施积分之前,只有村两委干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但自从积分量化后,村民积极响应,带孩子参与,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啦!”村“两委”干部表示。
目前清单积分制工作已经在试点村山竹沟村顺利开展,小程序的使用激活率达82.2%。为增加乡村治理的透明度,昌江在试点村以智慧化管理模式开发了乡村治理应用系统,村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时掌握村务动态及积分排名情况。昌江现已有18个村开展“清单积分制”,而这也成为近年来海南省结合实际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有效尝试。
法治社会,一切讲“法”,近年来,昌江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法治乡村的正向激励,为乡村振兴提供“公平正义、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昌江通过建设推广“昌江县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法律顾问”,让群众更加便利快捷享受公共法律服务。扎实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选派22名专业法律人员担任91个全县村(居)法律顾问,实现专业村(居)法律顾问全面覆盖。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每月定期到村服务,当好普法“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村委“智囊员”、社情“观察员”、法援“联络员”。法律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于乡村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叉河镇某村,村民李某财等7人遇到了麻烦事,某公司在叉河搞工业用地清场建围墙围地,因涉及某村委会多户村民地里的剑麻,李某等人多次到项目部要求赔偿,但与某公司就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而产生纠纷。
眼瞅着矛盾逐渐激化,“小事”就要演化成“大事”,村里的调解员“出手”了。
了解情况后,调解员组织矛盾双方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在充分听取该公司和各农户的相关诉求后,针对双方就赔偿方案未达成共识等问题进行反复释法说理,向矛盾双方依法阐明其中利弊。最终该公司和农户达成共识,同意以每米20元的单价进行补偿7户村民的经济损失。在经过现场实地丈量长度并签名确认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补偿这7户村民的经济损失共计10980元人民币,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除了调解员,昌江还进一步畅通乡村法律服务建设渠道。通过讲座、调解纠纷、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拓宽法律服务渠道,营造了学法、懂法的良好气氛。2022年全县村(居)法律顾问共开展法律讲座389场,处理矛盾纠纷48件,解答法律咨询131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8万份,代写法律文书18份,提供法律意见95条,帮助修改、审查合同62份。2022年,十月田镇南岭村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推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积分制”+“法治化”,如今昌江的乡村更加和谐,振兴路上,“法”字当头已成共识。
昌江打造10余个知名电商品牌。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子里有了“新产业”
元旦刚过,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椰子村电商服务站,站长高庆正忙着打包当天收来的新鲜农产品,准备发往广东、湖南等地。
“今天的发货量大概有80箱,都是电商来的。”高庆忙手上的活儿不停,脸上满是喜悦。这份喜悦,也是昌江全力搭建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昌江地处海口与三亚的最中点,土地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适宜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素有“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木棉之乡”“中国毛豆之乡”“中国圣女果之乡”“中国霸王岭山鸡之乡”等美誉。长期以来,昌江的芒果、圣女果、香水菠萝、热带花卉、乌烈乳羊等“十大特色种养产业”远近闻名,然而昌江农产品始终面临销售难的问题。客商不愿意上门收购、好的产品卖不上好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
这一背景下,昌江县委、县政府给出了“电商助农”的解题思路。
在昌江县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格外显眼,这里有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孵化中心,农特产展销中心,网货化供应中心,电商数据中心等。对入驻企业实行“三免六服务”政策,即:免费装修房屋、免费组织培训、免除房租;提供全程电子商务服务、营销策划、包装设计、网店开设、产品直播、仓储物流服务。目前已入驻16家电商企业,初步形成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实现农特产品网上推广、营销、物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
在村里,昌江着力抓好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全县已实现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51个,积极利用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发展县域内循环经济,精准实现村民不出村就能取到快递。自服务站运营后,高庆家门口成了村里的“集散买卖中心”,总是格外热闹。服务站承担着代买代卖产品、快递收发、直播服务等多项功能,原先对电商不了解的村民也渐渐热衷起来,谁家有当季的农产品,都会拿到服务站通过电商渠道售卖。
硬件建设跟得上,软件也不能落下。
近年来,昌江大力扶持地方农特产品品牌建设,积极顺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挖掘地方农特产品,对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创意设计、品牌包装等,打造网络知名品牌,提升昌江农特产品品牌价值。目前全县共打造“昌江芒果”“百年古树芒果”“海尾地瓜”“凌家好薯”“青山盖咭果”等10个知名电商品牌,开创了品牌营销新局面。据统计1-10月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66万元,同比增长21.51%。
如今的昌江,正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农产品“触网”,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了。2022年度,昌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500元、同比增长14.6%。
王下乡美景。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回首2022,昌江从2021年的全省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后评估倒数第三,到县委书记陈儒茂在全省市县委书记“乡村振兴亮点展示擂台赛”中荣获冠军,再到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大比拼活动中位居第一,“逆袭”得很漂亮,“密码”也很明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正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才有了乡村振兴逆袭的收获。
新的一年,昌化江畔的木棉花正在积蓄能量静待绽放,正如昌江的乡村全面振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