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水科技创新取得多项历史性成就
人民网三亚5月21日电 (记者李学山)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在三亚举办深海考古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开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在发布会上说,近年来科技部通过全链条创新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我国海洋科技的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深水科技创新取得多项历史性成就。
在深水装备领域,突破多项深水通用配套技术,解决了系列卡脖子问题,耐压结构、探测传感设备、能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收放系统、辅助作业系统等深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实现了潜水器功能化、谱系化,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基本形成自主完备的水下科技创新体系。在深水技术装备的支撑下,深海考古、资源勘探、救援打捞、深水科研作业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海洋认知和开发、保护向更深和更广的维度发展。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近二十年来科研人员不懈奋斗、持续积累的结果。”祝学华说,深海考古具有技术门槛高的鲜明特点,正是由于我国深水技术装备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才使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了技术支撑,变得现实可行。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深海考古所需的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在平台装备方面,我国已具备谱系化、多功能的装备集群,如“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均具有较强的深海作业能力,实现了低成本、高频次、常态化和业务化运维能力。在高精度的潜载探测设备方面,国产声学载荷如测深侧扫、成像声呐等已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光学、磁学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开展深海考古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支撑。
此外,科技部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海南省等相关单位等合作发力,通过建立跨越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形成了“深海考古+深水科技+海域管理”的协同体系。
据祝学华介绍,为促进深海文物发现保护利用事业发展,科技部将结合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部署,特别是“深海考古探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进一步加强深海技术能力提升。一方面对未来更大范围、更大深度、更高精度的深海考古技术需求,组织国内优势联合研发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支撑开展深海考古。另一方面,科技部将加强与相关部委和地方建立联动机制,推动项目、平台、资金及人才一体化配置,来促进科技创新与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度融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