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王下乡:深山黎寨焕新颜 念好“发展经”开出“文旅花”
人民网昌江7月14日电 (记者李学山)“我们现在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而且还是越来越香甜的旅游饭。”6月25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三派村“爱花农家乐”里,女主人林爱花迫不及待地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三派村。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地处霸王岭腹地生态核心区的王下乡是一个纯黎族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海南省最为偏远的黎族乡镇。下辖4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人口约3300人。这里曾经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文化落后而“被知名”。
为帮助王下群众挖掉“穷根”,摘下“贫困帽”,同时也保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都对这里给予了高度关注,逐步改变了这里的落后面貌。2018年以来,王下乡更是紧紧抓住获评海南全省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一机会,汇聚各方力量,让这个曾经不通车、不通电、不通网的深山黎寨念好“发展经”,答好“赶考卷”,开出“文旅花”,实现了美丽蝶变,最终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深山黎乡求变革
“那时候的黎族乡亲没有什么商品意识,自家收获的香蕉想卖就放在家门口,自己躲在门后或者大树后,有人要买才会跑出来,更不会讨价还价。”海南省文联一级调研员、王下乡黎花里乡村建设项目总策划林青说,当她第一次来到王下乡,就被这里的闭塞和黎族乡亲的淳朴“震住”了。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三派村旧貌。黄玮摄
没有商品意识的“淳朴”源自闭塞和贫困:2020年之前,王下乡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62户1129人,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一。
俗话说“靠山吃山”,王下乡的村民曾经也用自己的方式“吃山”——上山打猎,砍树种山兰稻。但这不但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变化,反而给这里的生态平衡带来一定影响。
2006年,昌江积极探索“扶贫先扶智”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移民政策,将王下中学271名初中生整体迁入位于县城的昌江民族中学,实行寄宿制教育,各自然村的小学生则集中到乡中心校寄宿学习。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不仅结束了王下乡连续15年没有人考取高中的尴尬历史,到了2022年全乡有153人圆了大学梦。
2007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昌江在全省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靠山吃山”的王下人停止“刀耕火种”,转而成为山林守护者。
不再“吃山”了,黎族同胞的生计咋办?开山修路搞旅游。
2010年之前,王下乡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约三四米宽的崎岖山路,从昌江县城开车到王下,单程需要近三个小时,一旦遇到暴雨山洪,道路出现坍塌,这里就几乎与外界中断了联系。这样的路况,怎么能满足群众需求并吸引游客?因此,开山修路成了昌江、王下几届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件大事。据统计,2011年后,当地共投入修路资金2000万元,为深山里的王下乡打通了“出山之路”。
“青山绿水”嬗变“梦里黎乡”
王下乡更大的改变开始于2018年。这一年,王下乡获评海南全省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何让“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落地,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手中能够抓得住的“金山银山”,成为摆在昌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黎花里。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此,昌江请来专业策划团队,根据海南省“百镇千村”工作部署,确定以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把整个王下乡作为“黎花里”文旅项目来打造。
“光从交通基础设施来说,这里就很难发展旅游。”林青说,2018年为响应文联系统“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号召,她应邀来到王下乡,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太偏远了,但考虑再三后她还是决定留下来,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助力王下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林青和她的团队提出,以文化为魂,结合黎族传统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内涵,让生态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助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让当地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这一理念得到了昌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浪论村广场举办篝火晚会。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黎花里”推进过程中,林青带领团队仔细研究策划细节,力求做到就地取材、就地取景、不乱拆迁、不乱造景,注重村民生活景区化,保护好各村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真的民族风俗,实现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变文创产品。
在“两就两化”原则和“三护五变”的工作思路下,林青在王下乡造了一个“梦里黎乡”,以“文化笔法”按照“一步一里一风情”的理念巧妙地把整个乡串联起来,策划了“黎花一里·诗里画里·三派村”“黎花二里·时光里·洪水村”和“黎花三里·酒里歌里·浪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将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相融合,突出厚重的人文内涵、独特的黎族特色、绝美的生态景观。
浪论村整村推进扶贫。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黎花里文旅项目启动后,如何真正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吃好旅游饭?昌江理清政府、农民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定位后,探索走出了政府资金“输血”引导、市场主体“造血”运营、村民集体“热血”参与的闭环开发道路。
随后,在各方推动下,王下乡的“梦里黎乡”画卷开始徐徐展开。
“黎花里”里看振兴
云画(海南)文旅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年慧云是“黎花里”浪悦黎奢民宿的投资者,她介绍,项目启动时,当地群众不理解,对项目的前景预期也并不看好。因为有了王下乡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介绍项目落地实施的可能性,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疏通了难点问题,政府对王下乡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升级改造霸王岭至王下乡旅游公路,改造王下乡10千伏供电线路,建成3个生态停车场、7座旅游公厕以及游客中心、旅客长廊、黎寨歌舞等旅游配套设施。
十里画廊。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紧接着,“两山理念”文化园、牙劳驿站和“黎山麓”观景台、大广坝和十里画廊观景台等配套项目相继建成,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增强了企业在王下乡投资兴业的信心。
变化在一点一滴中积累,随着黎花里文旅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王下乡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2022年8月2日,海南省“能力提升建设年”乡村振兴亮点展示擂台赛在海口举行,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儒茂代表该县上台打擂,站在主题为“黎乡蝶变 振翅翱翔”的王下乡黎花里形象大门背景图前,他用丰富的情感、稳健的台风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王下乡近年来美丽嬗变的故事,最终以95分的高分在全省18个市县中脱颖而出,夺得乡村振兴亮点展示擂台赛第一名。
“美丽乡村”王下乡浪论村。苏晓杰摄 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王下乡“出圈”后,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这里,在探访青山绿水的同时,也寻找着这个昌江黎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密码。
数据显示,自2020年5月黎花里项目开始运营至今,王下乡接待游客累计超45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高达7500余万元,拉动全乡2022年人均GDP突破2.2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今年5月5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来到王下乡调研。在王下乡三派村、洪水村等地,他走进农家乐和民宿,向村民详细询问经营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并前往钱铁村皇帝洞了解古人类遗址保护情况,要求统筹做好文物保护、文化发掘、旅游发展等规划。
当晚,在王下乡浪论村广场凉亭下,冯飞同当地致富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文旅企业家、返乡大学生、返乡退役军人、黎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和热带雨林科研工作者代表拉家常、聊民生、话发展。冯飞对王下乡在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中特色旅游定位好、企业带富机制好、政府市场关系处理得好等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热带雨林是“国宝”。大家要牢记嘱托,精心呵护“国宝”,做好“两山”转化这篇大文章,更好实现热带雨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要抓实产业振兴,依托独有的热带雨林和独特的黎族文化,做好统筹发展规划,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让黎族群众不但吃上“旅游饭”,还要吃好“旅游饭”。要补齐民生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基层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要强化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鼓励大学生返乡服务乡村振兴,以淳朴乡风吸引八方来客。
霸王岭上赏木棉。魏有存摄 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林青看来,“黎花里”不仅改变了王下乡群众的生活,当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跃升,村民自编自创的歌曲《唱支黎歌给党听》就发自肺腑地表达了王下人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现在我一到王下,村里的妇女们都会围着我,跟我说很多故事,比如以前王下乡的孩子们,因为家乡比较落后,走出去都不敢说自己是王下乡的,现在孩子们都因为自己是王下人感到骄傲!”
路通了,网有了,王下群众的生活理念也开始和山外面同步了。林青说,王下乡好几个村子都种植了橡胶,2018年之前,由于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同时道路崎岖出售较难,当地村民都不愿意上山割胶。但当他们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给自家带来的改变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重新激发出来,橡胶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甚至在争创小康生活上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比、学、赶、超”劲头,生活底气也更足了。
在王下乡工作了多年的王下乡党委书记杨荣辉对这样的变化感触更为深刻,他说,以前的王下乡交通十分不便,当地人经常开玩笑说“来趟王下乡要了半条命”,落后的基础设施令不少人望而却步。但通过这些年的逐步探索,王下乡走出了一条既符合王下乡实际又遵循市场规律的发展路径,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通过“旅游饭”“生态饭”获得了“金山银山”。
他说,近年来,王下乡以建设“黎花里”项目为抓手,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密码。“五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风乡貌翻天覆地,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彻底实现村村通、户户至,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貌;移动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全乡,4G光纤、网络电视开通使用,解决了村民的通信难题。高标准编制实施《王下乡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景区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的模式,带动王下乡旅游服务业迅速崛起,带动群众就业创业迅速上升,目前全乡累计开设民宿11家、农家乐10家,切切实实让黎族同胞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王下乡星空民宿。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但昌江人并未满足于此。2022年4月,昌江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县委统战部等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工作专班”,以高标准策划、高要求实施、高起点定位、高质量推进的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样板建设进入新阶段。昌江县委副书记、王下专班班长方才健说,专班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样板工作实施方案,谋划了43个项目,目前正在推进黎花里文旅小镇的四期项目建设,力争在两三年内把王下乡打造成全省的乡村振兴样板。
海南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詹贤武教授说,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与脱贫攻坚战不同,乡村振兴涉及范围更广,承载任务更重,实施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但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接续艰苦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动,昌江王下乡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王下乡的华丽蜕变,是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从加强党建引领、改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方面为项目发展增强动力的结果。”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说,昌江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明确打造王下乡·黎花里样板的初心使命,一任接着一任干,稳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同时坚持复制推广,把在王下乡形成的成熟模式、成功做法,逐步在适宜的地方推广,提升王下乡生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昌江霸王岭中的海南长臂猿。昌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陈儒茂表示,昌江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相依相伴,而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海南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路径的具体实践,昌江将把自身发展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充分融合,结合昌江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好霸王岭旅游开发建设。同时合理利用好热带雨林森林资源,做好“科研”和“科普”两大文章,让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挥出其最大价值,为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出昌江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