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区:干群聊“夜话” 难题好“消化”
“你看这条路,黑咕隆咚的,谁敢走?”
“反映了很多次,有关部门也来调研了很多次,但就是不见解决。”
“路灯不亮,群众意见很大。”
夜幕下吹来的海风,让海棠湾褪去了白天的燥热。但三亚市海棠区龙江村委会门口却“热度不减”,还一上来就有些“火药味儿”。
海棠夜话现场。人民网 牛良玉摄
这是龙江村委会新一期的“海棠夜话”,本期的主题是探讨“如何解决村里路灯不亮的问题”。为了让与会人员感同身受,会议的地点特意选在村委会门口一盏昏暗的灯光下。
龙江安置区是海棠区典型的全村搬迁安置区,2015年开始,村民陆续搬迁到这里,一栋栋小别墅鳞次栉比,整个安置区的环境让以前的“村里人”幸福感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入住时间增长,加上养护力度不够,村里的路灯开始频频“罢工”,白天看似繁华漂亮的村子,到了夜晚,除了主路上商户的灯光,剩下的就是一片漆黑。
“我们今天说的这条路,原本就没有安装路灯,村民意见很大,安全隐患也不小。”面对参会的区相关职能部门干部,龙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育江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村民代表畅所欲言,表达所思所盼。人民网 牛良玉摄
“我们现在就是想尽快让路灯亮起来,灯亮了,村子的路就好走了。”一旁的村民代表欧大爷也开始“助攻”。
海棠区住建局负责人现场向村民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人民网 牛良玉摄
面对村民的急切诉求,作为海棠区住建局副局长的兰宗育也有话说。
“这个问题我们去年年初就关注到了,也已经做方案了,但是因为财政经费紧张,现在还做不到咱们这边。”兰宗育说。
听完海棠区住建局的表态,龙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黄国元“开腔”了。
相关负责人认真聆听,记录村民诉求。人民网 牛良玉摄
“都说区里家大业大,但‘吃奶’的孩子也多,区住建局说的情况我们都能理解。现在咱们村里也有点集体经济了,能不能让区里出一点,我们村里自筹一点,我们自己来干,让路灯尽快亮起来?”黄国元说。
黄国元的提议,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与会代表纷纷就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劣势展开讨论。
“那就这样,咱们住建局这边先按照原计划实施,实在不行,我们就给区里打报告,实施第二种方案,反正目的就是让路灯尽快亮起来。”经过一番讨论,村支书黎育江最终“拍板”。
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困扰龙江村多年的“路灯难题”敲定了“解题思路”,也让“海棠夜话”这一品牌更具说服力。
这样的“海棠夜话”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经召开了30多场。
今年4月底,海棠区建立“海棠夜话”参事议事平台机制,组织各村(社区)干部在田间地头、广场草坪、庭院树下,开展“零距离、互动型”的协商议事茶话会,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协调市级、区级各职能部门资源下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海棠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许恺看来,与以往的“协调会”“调解会”相比,“海棠夜话”对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优势明显。
“田间地头、广场草坪、庭院树下都能开会,氛围轻松,大家畅所欲言,而且以往开会主要由领导讲,在‘海棠夜话’则主要是群众说,经过充分的互动和沟通,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许恺说。
为什么要“夜话”?许恺告诉记者,除了晚上“凉快”点之外,参会人员的时间也好协调,在户外氛围也比较轻松。
说得再多,不如一做。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海棠夜话”的成果已初步显现。
三亚海棠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晓晶介绍,“海棠夜话”开展以来,持续推进解决藤海社区“脏乱差”、龙海村征地赔偿款拨付、升昌村夜市经济发展、南田居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等第一批42项议事项目,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
“‘海棠夜话’作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地方实践,我们就是要通过‘夜话’,来‘消化’基层治理中出现的各类难题。”蔡晓晶说,“海棠夜话”在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的实践运转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力争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党建生命力为建设和美乡村和美好社区提质赋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