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本网专稿

白沙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邓伟强:利用三大优势做好三篇文章 蹚出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年02月03日14:33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2月3日电 (记者毛雷、李学山)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那么海南省内各市县如何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推动经济社会稳步行驶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奋力夺取海南自贸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新胜利,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日前,人民网记者就此专访了白沙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邓伟强。

记者:2024年,白沙将如何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勇于“开道超车”,打好“民族牌”“生态牌”?

邓伟强: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交给白沙的一个重要使命任务,也是白沙通过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一直以来,白沙聚焦生态保育区、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白沙印记的“生态+”产业,实现了“点绿成金”,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了百姓持续增收,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白沙将紧扣“民族”和“生态”两个特色,围绕“123”高质量发展主线,利用三大优势做好三篇文章,打造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健康经济,蹚出独具白沙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利用生态优势做好健康农业文章。白沙地处中部山区,无论是气候、雨量,还是日照、光热条件都十分优越,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上市早、品质优、价值高。比如,白沙的早春茶可以早3个月采摘,阳光玫瑰葡萄可以早2个月上市,百香果甜度等级更高,益智药效也好。优越的生态条件为白沙发展绿色健康农业创造了先天优势,我们将另辟赛道,以打造绿色健康产业为目标,打好“生态牌”,发展精致农业,做优“白沙良食”区域公用品牌,做好兰花、南药、魔芋、热带水果等“一镇一品”产业,推动农业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二是利用原料优势做好健康产品文章。白沙作为“三江”源头,“生态水”量足质优,好源头孕育了好原料,全县富含健康元素的优质原材料非常丰富,有机茶园种植面积达到3584亩,是全省最大的有机茶种植县,并相继培育出菌菇、油茶、牛油果等多种类绿色瓜果蔬菜,南药资源超20万亩。我们将以生态地区的优质原材料为本底,加强优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不断完善健康农业产业链业态,把健康农产品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白沙。

三是利用人文优势做好健康旅游文章。白沙是“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美县城”,拥有最传统的黎族文化、最浓郁的民族风情,老古舞、黎族泥片制陶技艺、黎族骨器制作技艺等9项技艺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将利用黎族文化、非遗传承打造精品文化商品,并结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建设,依托遍布全县的169个黎族特色美丽乡村,将县域内的共享农庄、特色景点、自然景观、农业基地等串联起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要素,打造“大健康+大自然”热带雨林体验、“大健康+民族地区”黎苗文化体验、“大健康+休闲旅居”康养体验等体验式健康旅游业态,让游客在白沙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记者:白沙将如何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从实现“首单”到持续“多单”,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上作示范?

邓伟强:作为全省首个县域“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白沙牢牢把握在“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的职责定位,在全省率先搭建了“两山平台”,将生态资源收储、整合、提升并推向市场,打通了生态“资源-资产-资本”有效转化通道,形成首笔金融“两山贷”、首笔“GEP贷”,首个林业碳汇开发试点、首单数字碳汇产品交易、首个茶叶碳标签、首个将橡胶林纳入碳汇试点项目等“六张全省首单”经验,成为全省第一批生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件事在探索“两山”转化上作示范。

一是健全“管”的机制。白沙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通过“两山平台”,已经收集梳理了六大类、二十三种具体资源清单850项,初步形成“生态家底一张图”。我们将重点围绕激活各类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运用机制。一方面,健全“县-乡镇-村居”三级联动的生态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打造县级层面统筹布局、乡镇层面强化管理应用,村居一级参与开发经营的多层次一体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系统化的生态资源数据库,建设生态产品数据平台,推动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数字化统一管理。特别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为生态资源资产贴上价值标签,为“两山”转化提供量化依据。

二是推广“创”的经验。我们依托“两山平台”,把有潜力的生态资源资产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开发,成功交易“两山贷”产品30余笔、约1200万元。与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探索GEP核算成果应用,为青松乡菌菇种植基地发放“GEP贷”50万元,使沉睡的优质生态资源焕发生机活力。在“两山”转化实践方面,白沙有好做法、好经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总结推广“六张全省首单”的首创经验,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强化保险业务交流,结合生态资源特点优化设计“两山贷”金融产品,实施生态产品价值贷款管理办法,创新“两山贷”“GEP贷”金融产品应用,打造撬动“首单”到持续“多单”的支撑点,推动生态资产价值变现形成更多首创经验。

三是做大“转”的成果。我们以“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方式,推出招商项目31个,成功转化项目21个。接下来白沙将进一步发挥“两山平台”作用,主动对接供需,加大生态资源整合利用和招商引资力度,打好平台、招引、落地、运营“组合拳”,把已经收储分类好的850项优质生态资源,针对企业需求推出定制化金融服务,提供线上一站式资源抵押贷款、绿色保险业务,激发企业投资生态资源转化项目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入股参股、租赁运营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闲置资产、农垦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让探索的“盆景”变成成果的“森林”。

记者:白沙将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极具黎族特色的新型城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邓伟强:白沙主要人口、主要土地在农村,决定了我们发展的主阵地在农村。自2022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白沙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延伸“五大振兴”触角,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创建名单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白沙经验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今年在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我们再次以争当优等生的姿态,提出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把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出彩。

一是融入民族文化,打造宜居和美乡村。白沙的黎族人口占比高达64.25%,打造了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凸显黎苗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白沙新型城镇的靓丽名片。我们将坚持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着重保护和修复特色鲜明的黎村苗寨、文化名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民俗文化、黎族元素,建设一批彰显民族特色文化的传统村落、新型城镇。特别是围绕牙叉镇这个中心城镇,塑造黎族文化底蕴和建筑美学相结合的范例,让黎族文化成为新型城镇的靓丽颜值。同时加强城乡互补、垦地融合、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逐步形成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优化、乡村内在功能完备、村民生活高品质的“白沙乡村印象”。

二是突出组织化带动,打造宜业富民乡村。乡村的群众往往存在想发家致富,但不知道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我们将以组织化带动,从本土培育的致富带头人中优选一批养殖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家组建农民导师队伍,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等联动方式,强化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群众逐步走向想干、会干、能干、干成事。同时通过盘活撂荒地、闲置地、边角地等低效利用土地,整合招商、发展产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群众共建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聚焦农民就业技能需求,强化技能培训,建强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三支队伍”,打响“白沙菌师傅”“打安兰匠”等系列特色劳务品牌,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三是强化内生动力,打造善治奋进乡村。注重发挥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两大主体作用,激发乡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扎实推进乡村人才“三雁工程”,实施“头雁领航”“鸿雁归巢”“雏雁丰羽”三大行动,培优育强乡村振兴“主心骨”,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推动解决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堵点难题。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当主角,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大力宣传“七个倡导”,塑造务实奋进乡村振兴新风貌,激发农民群众自信向上、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让广大村民的思想观念逐步从“别人帮、靠别人”转变成“靠自己、帮别人”。

(责编:刘瀚涛、王庆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