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新春走基层 | 小村庄有了数字化育秧厂

2024年02月22日21:54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文昌2月22日电 (记者李学山)“以前我们种水稻要自己耕地,自己育秧,自己插秧,现在有了专业化的育秧中心,不但省时省心省力,后期也可以实现全部机械化耕地、插秧和收割,实在是太方便了。”当前,正值春耕季节,在文昌市公坡镇公坡村,说起建在村里的育秧厂,刚刚在这里购买了水稻秧苗的村民韩乙浪喜上眉梢。

茁壮成长的秧苗。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茁壮成长的秧苗。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公坡镇是文昌市粮食主要产区,2022年以来,该镇通过整治全镇2200余亩撂荒地,引进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盛悦农业”),共同开发“公坡香米”生态水稻种植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公坡香米以及功能米良种繁育、品种选育、数字种植、加工生产、仓储流通、休闲旅游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擦亮乡村振兴特色名片。

王婷(右二)介绍公坡香米种植和加工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王婷(右二)介绍公坡香米种植和加工情况。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我们最初建这个育秧厂主要是给自己的种植基地供应秧苗的,但后来周边的群众知道后,都希望购买我们的秧苗,所以我们也就扩大了育秧规模。”海盛悦农业总经理王婷说,2022年,她们团队原在三亚进行南繁育种,为响应文昌撂荒地“非粮化”复耕的政策,落户公坡镇发展数字化农业。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们利用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建起了数字育种基地,一期规模为5000亩。

王婷介绍说,相对于人工育秧,工厂化育秧具有赶农时、标准化、抗异常气候、降本增收及避免人工育秧过程中稻种被鸟类鼠类吃掉等方面的优势。以一亩地为例:工厂化育秧比人工育秧节约2~3个工,节约肥料成本5-15元,节省秧底田66倍,节水60%,亩平均降低投资成本30元以上,而亩产能够提高150-200斤。

建设中的自动化育秧车间。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建设中的自动化育秧车间。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工厂化育秧之所以如此“能打”,是因为数字科技的赋能。据介绍,在稻种繁育方面,海盛悦农业与多家科技企业共同建立了超算数字农业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物联网感知系统,将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全部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区。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当地的水稻生产全过程现已基本实现生态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达到节约成本、增加产量的目标,真正做到将数字农业应用到机械插秧、智能化管理无人机施肥喷药、数字化巡田、机械化收割、智能化烘干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了“天、地、空、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

公坡村村民韩乙浪说,除了提供秧苗外,海盛悦农业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耕作、收割、烘干、加工等系列服务:“等于是把我们农民从稻田里解放出来了,而且一些村民还可以到育秧中心和种植基地里去务工,可以说是挣了两份收入。”

建设中的自动化育秧车间。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建设中的自动化育秧车间。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记者看到,在海盛悦育秧厂的一侧,自动化育秧车间设备基本安装到位,厂房已经初具雏形。王婷说,这个车间是育秧中心的二期,建成后不仅可以提升秧苗的产量,而且智能化设备也能让秧苗的质量更加稳定。

公坡香米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名片。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公坡香米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名片。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公坡香米’生态水稻生长期间经过充足日照,吸收洁净水源,具有口感香糯、厚纯甘甜、低糖和富含高膳食纤维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公坡镇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公坡香米特色产业小镇’也入选了2023年度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创建。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坡香米’种植面积将达5000亩,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公坡镇党委副书记、公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水北村第一书记王飞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坡镇依靠乡村振兴资金建起了数字化育秧基地、生态水稻种植项目及水稻初加工厂项目等,初步完成了“育种、育秧、种植、初加工、销售”水稻产业链布局。按照初步测算,整条产业链投产后,公坡香米产业链每年带动当地用工达3000人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约45万元;同时当地村集体通过合作建设育种基地和香米加工中心,每年获得固定分红62.5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