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凝聚乡情演绎乡愁浸润乡风 海南“村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2024年03月02日16:18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3月2日电 2024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海南省共有3台“村晚”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并公布了省级“村晚”示范展示点22个,示范带动了89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晚”活动,形成了全省大联欢的热闹景象,营造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线上线下参与的群众、游客达230万余人次。

一台台“村晚”承载着海南乡村的乡情、乡愁、乡韵、乡音,生动展现了乡村群众丰收的喜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节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春节期间,人们回归故里、回归家庭,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乡情滋养。而“村晚”正好为大家提供了抒发乡音、凝聚乡情的舞台。乡村群众通过自编自导自演饱含着对故乡的热爱、眷恋、思念、向往情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节目,表达了对家乡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认同感。这浓郁的乡情对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村民在参与“村晚”的整体统筹、经费筹措、节目编排、舞美灯光中,家家自愿捐款为“村晚”做好经费保障,人人都为办好“村晚”出工出力。期间,乡情得到进一步地凝聚,并通过文艺节目唱出来、舞出来、演出来。乐器表演《欢乐的六罗村》、合唱《诗意朗诵·和美莫村》《我们疍家人》、舞蹈《拾山兰》《我们苗村多么美》《黎家花舞》、广场舞《丰收乐》《海南话》等等一个个由村民编演的“村晚”节目,不但让观众陶醉,更被节目中所展现出来深深的乡情所感染。

乡愁是人们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乡村中很多成年人都到城市上班、务工,不少的青少年、儿童也随着父母进城居住并上学。这些乡村出去的年轻人、儿童慢慢减弱了对农村的情感和对农村文化的记忆,而“村晚”是让他们记住乡愁的载体,因为“村晚”舞台上演出内容具有高度“本土化”的特点。

比如,苗村的村民背着茶筐唱小调、采茶叶;海边的渔民织渔网、唱哩哩美;黎寨的男人背着耕犁、牵着由人披着道具的“牛”在劳作;也有村民进行舞龙、舞狮、琼剧、人偶剧、公仔戏、盅盘舞等非遗节目表演等;还有的村民挑着自产的山兰酒、火龙果、咖啡、油炸小吃在台上边唱歌边分给群众品尝,甚至有的村民抱着家里养的鸡、鸭上台演小品等。

在海南“村晚”的舞台上,常常呈现出的景象是爷爷和奶奶在台上唱琼剧、爸爸和邻居在台上演奏乐器、妈妈和小姨在台上跳广场舞、小朋友和村里小伙伴一起在台上合唱……村民们的节目从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到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再到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让村里的男女老少在演出或观看演出中增强了对农村的情感和对农村文化的记忆。

常言说十里一乡风。过去,乡村没有开展“村晚”的时候,春节期间,村民们要不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喝酒,要不就一直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等。

现在,有了“村晚”,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到“村晚”的筹划组织、节目创排演出、现场活动保障等,悄然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全村的凝聚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和睦了邻里关系,甚至在“村晚”活动筹划中,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村规民约、乡风民风等一并出谋划策、出钱出力,每一位村民都能够从“村晚”中获得体验感、幸福感与满足感。

此外,村民在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时,往往把对文明的乡风乡韵、良好的村规民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期待融入其中,于音乐、戏剧节目中唱出来、在舞蹈节目中跳出来、从曲艺节目中演出来,让村民在观看节目中感悟文明乡风村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自觉做到涵养文明乡风人人有责。可以说,“村晚”已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顺应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学山、何振军)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