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行进中国”调研行

投资海南|三亚渔民,变身千艇之城 “艇长”

人民网“行进中国”海南调研采访团

2024年07月23日17:00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站在游艇上手握方向盘,船长麦世能总是本能地望向西边不远处的小岛,30年前,他还在那座岛上跟着父亲出海打渔,“我以为我这辈子都是‘打捕人’。”

44岁的麦世能家住三亚西岛,这个面积2.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住着1000多户人家,在没有开发成旅游景区之前,这里的原住民以捕鱼为生。从小跟着父亲出海打渔的麦世能,十七八岁时,已经成长为一名资深的“船老大”了。

后来,随着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的开发,麦世能告别了没日没夜“出没风波里”的渔民生活,转型开上了渡轮,往返于三亚湾肖旗港码头与西岛之间,接送游客上下岛。2010年,麦世能加入了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成为三亚最早的“艇长”之一。

“艇长” 麦世能驾驶游艇。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从“船老大”到“艇长”,角色转换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看不懂‘天书’一样的说明书!”麦世能说,游艇操作系统说明绝大部分都是英文,对于渔民出身的他要想看懂确实难度较大,但好在毕竟有过多年的开船经验,在游艇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游艇驾驶技术。

麦世能表示,他刚入行时,全三亚所有游艇加起来,还不到100艘。根据三亚海事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份,三亚游艇登记总数超过1400艘,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国总量的22.7%,三亚也由此跻身中国游艇旅游头部城市,成为“千艇之城”;与此同时,今年春节和“五一”假期的数据显示,‌三亚游艇的日均开航次数和接待游客数量均创下了新高。

三亚游艇业的快速发展也在逐渐改变本地人的生活方式。麦世能说,相比“靠天吃饭”的渔民生活,开游艇的收入更加稳定。如今在西岛,村子里像他这样从“渔民”变“艇长”的已有几十人。

之前当渔民的时候,受船只及动力限制,麦世能大都是在三亚周边海域转悠。当上“艇长”这些年,他的足迹已经遍及几乎所有的沿海省份,不仅眼界更加开阔,而且还在多个赛事中拿到奖项,这是让他十分自豪的事情。

开游艇这份工作给麦世能带来的不止视野更加开阔,还有更多的挑战。2014年,麦世能带着几名同事,从三亚出发前往秦皇岛给客户送帆船,两地间约2700海里,这是他第一次跑这么远的海路,日夜兼程,跑了20多天,一趟下来“整个人就像脱了一层皮”。他说,夜晚航行碰上风浪和暴雨天气,“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强作镇定,带领队员们继续前进,因为“我是团队里资格最老的,如果我都扛不住,队员们怎么办?”

航海经验丰富后,在出海时,除了照顾自己的队员,麦世能还会特别关注“落单”的游艇和帆船,因为它们一旦进水或者失去动力,在海上很难自救。

2022年,麦世能在参加一次帆船赛时,发现1000多米外的一艘帆船似乎出现故障,在海面上漫无目标地随浪起伏,他立即向组委会报告了现场情况并提出退赛以进行救援。在冒着七八级的风浪靠近救援时,才得知对方的帆船被海浪打裂导致船舱进水。在救援过程中,他和团队先是用缆绳试图将对方帆船拉到岸边,结果拖拽时缆绳断裂,他们又帮助对方进行堵漏,等到后续救援的帮助脱离险境后才离开。

“在海洋的广阔天地中,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鸿洲游艇产业发展投资集团市场部的负责人崔小晋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她提到,麦世能船长不仅自身具备卓越的驾驶技术,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在鸿洲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精湛、合作意识强的“艇长”。这些“艇长”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也为三亚游艇产业的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动力。(吕骞、李学山)

(海南省委深改办韩佳峻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吴占桂、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