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跟着《探索新境》认识海南“宝藏”植物——

热带雨林,不止青绿

记者 邱江华
2024年09月09日07:55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热带雨林,不止青绿

雨林中的芭蕉。

鸡枞菌。

乌灵芝的菌盖。

大果榕的树干上结出硕果。

草珊瑚的红色果实。

海南长臂猿。

益智的果实。

鸟巢蕨。

雨林大树上遍布着附生植物。

珊瑚菌。

琼崖粗叶木的白色果实。

演员王一博在《探索新境》节目中走进海南霸王岭追猿。资料图

山峦如黛霸王岭。资料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平摄

热带雨林,一个原始而神秘的空间,里面有哪些宝藏物种?相信许多人感到好奇。近日,一档户外纪实节目《探索新境》在腾讯视频开播。节目开篇《密林寻踪》中,演员王一博随探险家深入昌江霸王岭寻找海南长臂猿,开启了热带雨林探索挑战。

在节目中,王一博经历了许多新奇体验,如爬树、睡吊床、野外做胡辣汤等,也见识到了大果榕、鸟巢蕨、九节等一批可食用,或有药用价值的宝藏植物。节目一经播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感叹雨林物种之丰富、神奇,让人大开眼界。实际上,节目之外,海南热带雨林里还有许多植物“本领高超”“技能拉满”。

可食用植物 大果榕、鸟巢蕨、水东哥等

穿行在海南热带雨林,每走一步,都在考验着人们对于物种的认知。环顾四周,数不清的植物、动物、真菌……,每一种生命都在展示着它们的勃勃生机。

《探索新境》中,刚踏入雨林,王一博就被一种名为“大果榕”的植物吸引,经身旁探险家提示,其果实深受长臂猿等雨林动物喜爱,人类也可以吃,果肉可口,口感清甜,能给人补充水分。

成熟的大果榕果实呈红色,就像一个个遍体通红的小苹果簇拥在枝头,很有辨识度。大果榕不仅果实能吃,其花序托、嫩茎尖和嫩叶都能食用,营养价值也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等成分。

作为典型的雨林植物,大果榕有许多适应于雨林的生态特征,比如最典型的老茎生花、巨叶现象。时下,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常常能看见大果榕的身影,还有一些被小动物吃剩的果肉,散落在丛林多处。

继续往前走,王一博和探险家还发现了鸟巢蕨,这也是一种能吃的植物。当鸟巢蕨的叶子完全长出来之后,会向四周放射展开,中间有一个窝,就像鸟巢一样,很是特别。以前,人们并不知道鸟巢蕨可以食用,主要把它当作景观植物种植。

鸟巢蕨可食用部位是其刚长出来的嫩茎叶,老叶不能吃。采摘鸟巢蕨,就像采摘野生蕨菜,只摘取它卷曲的嫩茎叶部分,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很多人好奇鸟巢蕨怎么吃,其实和普通的绿叶菜差不多,可以炒、炖、煮,还可以腌成泡菜。鸟巢蕨本身就有山野菜的鲜味,烹饪时无需额外添加多余的香料,简简单单的调料素炒,煮汤就可以了,可以尝到它独一无二的鲜爽脆嫩口感。

其实,说起海南热带雨林中能吃的植物,水东哥也很常见,这是一种口味甜甜的野果,属于猕猴桃科水东哥属,和猕猴桃是“表亲”。

水东哥喜阴湿的地方,不喜欢强烈太阳光照,它多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的溪流边。水东哥并不高,仅三五米,叶子长得像枇杷叶,因此它得了个外号叫水枇杷。

据琼中黎母山区的村民符文凯回忆,小时候到山上玩,中午时分肚子饿了,同行的小伙伴们会留意溪边的树木,如果运气好就会发现一棵长满白花花果实的水东哥。这个时候,小伙伴们就会欢呼雀跃开始饱餐一顿。符文凯称,水东哥吃起来甜甜的,汁液有点黏糊糊。鸟儿啄食这小果的时候,常常会啄出一条长长的丝状黏稠液体,因此,它还有个让人倒胃口的名字,叫“鼻涕果”。

不过,水东哥果实成熟后容易腐烂,存储比较困难,所以不太适合作为水果大面积种植销售。因此,水东哥至今只能作为一种野果,而不能被更多人认识。

有趣的是,在海南热带雨林,好吃的果实不只有“哥”,还有“娘”。称为“娘”的水果就是桃金娘。相比于水东哥至今还处于野果系列,桃金娘已被人所熟知。在荒坡野地,低矮的桃金娘开花结果,紫黑色果实挂满枝头,圆润饱满,味道甘甜,煞是诱人。

可入药的植物 九节、血叶兰、四方草等

在海南热带雨林里,总是惊喜与危险并存,因为人们不会料到,下一秒将遇见一个新物种,还是被蚂蟥、毒蛇等悄悄盯上。

节目中,王一博和探险家都被蚂蟥咬了,尽管这是雨林里常会发生的事,但看到蚂蟥吸附在皮肤上时,王一博还是戴上了“痛苦面具”,好在他们迅速找到了一种名为“九节”的药草,将其嚼碎后敷到伤口上,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据统计,海南岛内已知的药用植物超过3000种,其中很大部分都蕴藏于海南热带雨林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专家表示,正是因为海南保存有完好的热带雨林,才让海南成为一个药用资源的宝库。

比如一种名为“血叶兰”的兰科植物,其因叶片呈血色而得名,它的根茎匍匐生长,如蚕卧于石上,所以又称石蚕。它的茎节如莲藕分节,所以又称石上藕。

血叶兰药用历史悠久,全株均可入药,性凉,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

从外观形态上看,血叶兰与人们常说的金线莲有相似之处,常常会被人们混淆。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它们都属于兰科植物,但是隶属于不同的属。

血叶兰和金线莲常会被认错是源于它们的叶片。金线莲的叶片是网脉金线交错而得名,而血叶兰则是有1至5条脉,但有的时候又有网脉,这就是它们比较容易被混淆的原因。

实际上,除了满足现代人的日常保健需求外,雨林药用植物的妙用还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治疗外伤的首选。

海南岛是少数民族黎族的主要聚居地,黎族人聚居的地区大多位于中部山区地带,海南热带雨林周边同样散布着许多黎族村落。黎族同胞生产生活于高山峻岭间,传统刀耕火种和上山打猎是主要历史生活方式,在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常出现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动物咬伤等多种意外创伤和外伤。

因此,黎族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利用草药医治外伤的有效经验和方法。而热带雨林里的植物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药房”。

在五指山片区,枫叶红已成为当地每年秋天最吸引人的美景。这里分布有大量的枫树,属金缕梅科,生于低海拔次生林地和草地,每年落下的三角枫叶就被黎族人巧用为治疗外伤的天然草药。

据当地黎族人说,枫香树皮适量加盐捣烂敷患处,树皮、叶、果及树脂均可入药,具有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作用。除了三角枫,仙人掌、菠萝、四方草、桃金娘、木棉等中部山区常见的植物都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止血、清凉散毒等外伤。

黎族民间治疗外伤的草药均以鲜药为主,基本都从热带雨林中获取,这些鲜药大多是在靠近水源、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其药效明显优于干药。

储水植物 扁担藤、海南藤芋等

高大的乔木直插云霄,展示着威严。而与之相伴的藤本植物,则是这片雨林中的舞者。它们缠绕或依附于乔木之间,借着树干往上爬,爬到大树的顶端,利用自己轻盈曼妙的“身姿”占领高地,借此吸收充足的阳光。

在《探索新境》中,各种藤本植物频频出现。在海南热带雨林,藤本植物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更因强大的储水功能让人惊叹,它们体内仿佛有一个大功率的抽水机,能够向离根部几十米,甚至百米外的叶片和花果输送充足的水分。

攀附于大树或山石上的扁担藤,因储水丰富被称为“天然水壶”,它的茎干粗壮扁平,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而且低处的部分是无枝叶的,可以节约使用有限的水分等生存资源,以保存实力,更好地向上生长。

据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报道,一段1米长的扁担藤,含水约3毫升,切开后,可以明显看到横截面渗出水。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横截面有许多密集排列的小孔,它们就是藤本植物都有的维管束(导管)结构,相互连接构成输水等系统。

藤本植物能储水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强大的蒸腾拉力。当树木林冠层的叶片细胞因蒸腾失水,附近的叶肉细胞会从相邻的富水细胞中夺取水分。导管细胞也类似,失水的导管细胞从旁边的富水导管细胞中夺取水分,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压梯度,水分也就源源不断地被“拉向”高处,直达林冠。

在雨季,扁担藤肆意吸收雨水,储存于藤蔓内部,这些天然的水源成为生活在雨林中的动物们宝贵的饮水来源。扁担藤开花后还会结出一串串果实,成熟时汁多味甜,当地人会用这种野果来酿酒。

在百花岭,一棵古树遮天蔽日。该树的枝杈及树冠层间附生着蕨、菌类等四五十种植物,成为不少虫鸟栖居的乐园;更为独特的是,一条条与成年人小臂般粗的“黄金索”犹如琴弦一般,整齐地从半空中斜拉下来,一头扎进土壤里。

这些“黄金索”学名叫海南藤芋,以气生根攀缘,是海南热带雨林的一大奇观,储水能力同样很强。有专家介绍,海南藤芋的长根,与水分吸收和呼吸有关。

一般情况下,海南藤芋附生在石头或较低矮的树上时,不会长出长根,只有爬上树梢站上制高点,吸收了足够的阳光,才会向下长出长根。这些长根覆盖着棱状的鳞片,下雨后,用手挤压鳞片,就会有水渗出。鳞片的内部像泡沫一样,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促进根部向下生长和生长点的保湿。

有专家特别提醒,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尽管雨林中不少植物有储水能力,但这不代表它们储存的是净水,甚至有些植物的汁液是有毒的,普通百姓不要轻易进入雨林,若已进入雨林,也不可随意接触一些植物,甚至取来吃、喝,以免危害生命健康。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