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昌江看振兴|农村集体“三资”更“阳光”
人民网昌江12月25日电 (记者 毛雷)近年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写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文章,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昌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这里的振兴图景。
平台赋能,阳光监管照亮每一个角落
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各村集体的“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数据,在手机上都能查到,这个平台就是——昌江阳光乡村公共平台。
“以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底数不清、管理混乱、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农民群众的利益受损。”昌江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昌江于2024年启动了阳光乡村公共平台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全覆盖、全过程监管。
乌烈镇2024年“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再推进再部署工作会议。
据了解,昌江阳光乡村公共平台集数据采集、分析、公示、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将全县所有村集体的“三资”数据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村集体的资金流动、资产状况和资源分布,实现了“三资”管理的透明化、规范化。
“现在,我们村的每一笔收支都能在平台上查到,村民们都觉得很放心。”昌江乌烈镇道隆村村民符大哥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平台,村里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大家对村集体的信任度也大大提高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昌江阳光乡村公共平台已录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645个,成员总数173224人,注册用户数61870人,实现了昌江全县所有村集体的全覆盖。平台上线以来,共公示“三务”信息5095条,资产录入8091条,资源录入8274条,合同上传611份,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真正做到了阳光透明。
机制创新,全过程监管守护每一分利益
在昌江阳光乡村公共平台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机制的支撑。昌江通过建立集体资产全覆盖监管机制、集体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和集体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在集体资产全覆盖监管方面,昌江选取乌烈镇、王下乡两个乡镇作为试点,试行贯穿县镇村三级的“县镇双责,镇管平台,纵深到组”集体资金项目管理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
在集体资金全过程监管方面,昌江以资金流动为主线,抓牢集体资金“申报—拨付—支出—回笼”四个关键环节,建立了集体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通过平台“银农直联”模块,财务审批相关人员可以对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实行线上审批支付,实现了村集体资金网上支付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可稽核。
乌烈镇财政所现场面对面实操培训和辅导。
“以前,我们村的资金使用都是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们心里没底。”昌江县叉河镇红阳村村民李阿姨说,“现在好了,每一笔钱怎么用、用到哪里都能在平台上看到,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昌江还积极探索集体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集体资源的流转提供了规范、透明的交易平台。目前,昌江已出台《昌江黎族自治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并初步构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
成效显著,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随着昌江阳光乡村公共平台的上线运行和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建立实施,昌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过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昌江将全县所有村集体的“三资”数据纳入监管范围,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这不仅有效防止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还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实现了集体资金全过程监管。通过建立集体资金全过程监管机制,昌江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金流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这不仅规范了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还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实现了集体事务阳光化运行。通过平台公示和群众监督,昌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变得更加透明、规范。村民们可以随时查看村集体的“三资”数据和信息,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这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还促进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随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昌江的乡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各村集体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
未来,昌江将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机制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昌江县还将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昌江人民的幸福靠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