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一号工位建设实现五大技术创新

党朝峰
2025年03月12日08:22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号工位建设实现五大技术创新

  3月12日凌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成功执行首次火箭发射任务。这不仅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得到实践验证,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11月30日,二号工位已成功首发,而今双工位具备发射能力并得到验证,其中一号工位是长八系列运载火箭的适配工位,二号工位是国内首个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能满足20个型号的火箭发射需求。

  “此次首发成功,标志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全系统发射能力生成,双工位差异化布局使我们能同时支持多型火箭并行测试发射。”文昌航天发射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首俊明说。

  这种能力形成的背后,是商业航天模式的创新实践。

  首俊明介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从2022年7月6日动工建设到双工位投用仅用32个月,刷新建设速度。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同步完成人员培训,建立起覆盖发射全周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有7大系统、20多个专业,把这么多专业全部要建起来,最后形成测试发射能力,周期非常长。海南商发从2023年4月开始大规模招聘人员,到去年11月30日二号工位成功首发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证明这支队伍已经形成了测试发射能力。

  在提升人员能力的同时,发射场还形成了整个运行管理,包括发射任务组织实施的技术文件体系,并在去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一号工位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哪些技术创新?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项目专班主任张国栋介绍,作为我国首个以商业航天为核心定位的发射场,海南商发在一号工位建设中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五大技术创新,构建起适应高频次、低成本需求的发射保障体系。

  一是首次采用改进型“三垂”测发模式。可实现“7天发射、7天恢复”。

  二是首次使用地面排导。这是商业发射场首次应用地面排导技术,为了实现地面排导,还首次采用了挤压式喷水。

  三是首次实现二级液氧全过冷加注。这也是在国内发射场第一次实现全过冷加注,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载火箭10%的运载能力。

  四是首次实现加注后前端无人值守。发射前发射台所有的操作全部自动化,大幅降低发射前的岗位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五是首次实现测控系统自主可控。整个发射场一号工位加注供气系统实现了全面自主可控,在国内发射场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责编:吴占桂、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