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海南省不断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

民企在海南,只管放心干

记者 李梦瑶
2025年03月17日07:52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民企在海南,只管放心干

  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海南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工人在总装车间赶订单。 资料图

  3个多小时的对话中,绝大多数发言时间,留给了民营企业。

  这是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于3月6日举办的一场开门纳谏的政企对话会,10家企业受邀赴会,民营企业占据了九席。“活动一开始,话筒就被交到了我手中。”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总裁郭夏率先发言,这让他直言“感受到了尊重”。

  从“唱主角”到“先发言”,细节处处可见:海南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当作“自己人”,自然要办好“自家事”。从“主动问需”到助企“卸包袱”,再到坚持“一碗水端平”……将视线由会场内转向会场外,海南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破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无不传递鲜明信号:民企在海南,只管放心干!

  A

  眼里有活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一家“小公司”,也能约见“局长”?起初,白沙好名气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文明心里没底。

  洪文明介绍,随着公司业务扩张,亟须进行厂房扩建,“其中涉及的政策、手续太多,让我实在有些找不到方向。”

  洪文明的烦恼,是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对相关政策、办事流程不熟,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

  2024年7月,海南上线“政企约见”系统,建立起“企业点名、有约必见”的沟通机制。“在提交约见工单后,我很快就收到了回复。”洪文明还记得,当天,白沙黎族自治县资规局局长陈鼎华为其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业务指导,“不到半小时,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让民营企业的事更好办,前提是找得到人、进得了门、说得上话。

  建立“政企约见”机制、设立“民企接待日”,举办“政企面对面”早餐会、“营商老爸茶”茶话会等系列活动,企业服务专员配对服务……近年来,海南各地各部门持续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辟出高效、精准的“绿色通道”,一条条民企呼声得到回应,一桩桩发展难题得以化解。

  “项目建设周期比预期提前了一年。”海南大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说,得益于民营企业重点签约项目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机制,该公司的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缺水、缺电、扬尘问题都解决了。”海南利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树民说,得益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企业服务专员送服务上门,将该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面临的烦心事“一站式”打包解决,火龙果增产又增收。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是角色转换,更是换位思考。

  “海南切实做到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正如海南龙利跨境电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所言,党和政府的坚定支持,是民营经济实现更好发展的最大底气。

  B

  手中有招 让“企业呼声”转化为“政策回声”

  每年11月1日,是“三亚民营企业家日”。时间如此安排,有何寓意?

  三亚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曾作如此解释:按照惯例,每年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集中在12月中下旬召开,三亚市两会在次年1月上旬召开,将“三亚民营企业家日”定在11月份,是为了更好地收集企业家的相关建议,将之与上述重要会议有效衔接。

  一个细节,见证海南态度:不仅把“民企事”当“自家事”,更让“自己人”参与“自家事”。

  几天前,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举办了一场政企对话会,三份待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域重要文件,被摆在了参会企业面前。

  “政府部门是真正站在了企业这一边!”在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事业发展中心总裁王饶颖看来,政府部门制定涉企政策时主动向企业问计求策,定能极大提升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

  当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成为涉企政策制定的源动力,越来越多“企业呼声”也不断转化为“政策回声”——

  办事流程能不能更方便?作为我省首个享受到“项目直通车”改革红利的企业,海南宏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海水有切身体会,“项目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全部手续仅用了7.5个小时。”

  从“项目直通车”到“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涉企告知承诺事项不断拓展到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再到组合使用“承诺办”“容缺办”“免审即享”,海南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投资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要素保障能不能更有力?不再为“融资难”而苦恼,海南嘉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丁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通过儋州洋浦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我们累计贷款了1000多万元。”

  从智慧“金融超市”缓解企业“融资难”,到“土地超市”破解项目“用地难”,再到惠企政策网上“兑”,海南持续提高生产要素保障服务水平,用好政策“工具箱”,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固本强基”。

  经营成本能不能再降低?随着海南持续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受益者之一。2024年,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3100万元。

  从让企业应享尽享税惠红利,到减半计收货物港务费,从推行用电成本支持政策“免申即享”,到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海南多举措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C

  心中有尺 “一碗水端平”让民企吃下“定心丸”

  去年,海南万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线上投标方式,成功中标琼海市实验小学综合楼扩建工程项目。“投标‘不跑腿’、交易‘不见面’。”在该公司总经理颜利看来,“机器管招投标”,不仅让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也让交易过程更公开、更透明了。

  不求“优待”,只盼“一碗水端平”,这是不少民营企业的共同心声。

  从实施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到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制度保障,以举措落实,海南不断强调着一个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前不久,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处并公布一起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某职能部门限制分管机构自主选择承保企业、保险经纪机构的权利,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最终被要求整改。

  “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并优化审查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一碗水端平”,既要竞争公平,也要平等保护。

  因借款纠纷,海南某民营企业名下一套工业厂房遭法拍。在辖区法院的努力下,该厂房以远高于评估参考价的价格成交,该公司偿清债务、税款之余,增添一笔流动资金。既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也不忽视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合理诉求,这让该企业财务经理殷某颇为动容。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我省创新开发上线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规范政府部门入企调研、执法、检查、报送数据或材料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副厅长肖文透露,一年来,企业已超百次对政府涉企活动说“不”。

  政府坚决对“区别对待”说“不”,企业敢于对“过度打扰”说“不”,如此坦荡态度,正是民营企业在海南敢闯敢干的最大底气。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