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文博会落下帷幕,海南借此有效推广特色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记者 刘晓惠
2025年05月27日07:49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文博会上,外国参观者在海南馆了解展品。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凯 摄

5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期间,海南馆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29家文化相关企业组团参展,带来黎陶、椰雕、贝雕、沉香、花梨等数百种海南特色文化产品。从这场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能看到哪些海南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泥土居然能烧出这么特别的陶瓷。”5月26日,文博会最后一日,海南红泥陶瓷展位前,一位来自上海的观众拿起一盏玳瑁纹理的茶壶举在灯光下反复端详,“这釉面就像把玳瑁封进了陶土!”

一旁,海南红泥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云倩笑着说:“海南的红泥富含金属矿物质,才能形成这样独一无二的纹路。”文博会期间,卢云倩听到许多这样的赞叹。她透露,有多家外省企业向她抛出合作橄榄枝,不少同行前来交流取经,公司也希望通过与各地同行交流,碰撞出更多陶瓷创新的火花。

在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的展位前,年轻面孔络绎不绝。主理人刘骏骏一边向参观者展示黄花梨工艺品,一边兴奋地向记者感叹:“我参加了很多届深圳文博会,今年的感受特别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海南黄花梨,本身品牌知名度就高,再加上我们通过文化元素赋予其灵魂,这几天的参展效果超出预期!”

刘骏骏说,接下来他还要设计更多年轻化的产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让黄花梨、沉香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在海南馆里穿梭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正紧紧盯着文博会这个行业风向标,期待得到新一年的“财富密码”与“泼天流量”。

红色娘子军文创展位前,海南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吕惠中的微信不停弹出好友添加申请,其中有革命园区的负责人、文化企业负责人,还有普通参观者。

近年来,文旅产业在业态、产品、市场等方面蓬勃发展,红色娘子军文创在这一赛道异军突起。“我们收到了不少合作的意向,希望能有机会和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场馆、文化企业等合作,做大红色文创产品市场,开辟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新赛道。”吕惠中说。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已经成为每个地区展示文化家底的大舞台,有人说,这里已经是“迷你版的民族博览园”。对于这点,海南琴韵幽兰品牌设计师王彬妮很是认同,她说,文博会能帮她把握“民族风”市场风向。

“在将民族文化与时尚融合、与高级品牌对标时,不能简单地拼凑服装,而要拿出精致的工艺,这些工艺体现在线缝、量尺等细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海南的民族服装进入国际时尚视野。”王彬妮今年带来的多件新款旗袍“吸睛率”很高,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坚持原创黎锦时装设计的想法。

“你好,请问在海南落户文化类的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吗?”当天15时许,文博会即将闭幕之际,来自广州的参观者李小飞特地走进海南馆咨询。他表示,一直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尤其是文化、康养产业领域。在海南馆看到前沿的文化产业成果后,他心动了,希望进一步了解自贸港优惠政策,寻找在海南发展的机遇。

文博会的5天,如同为海南文化产业打开了万花筒——年轻群体的热爱,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跨地域的交流,催生出无限创新可能;岛外目光的聚焦,更让自贸港的文化磁场愈发强大……这些新机遇将推动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迈向新高度。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