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海洋自然资源图集》发布

2025年06月08日10:23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6月8日电(枉源) 6月8日,由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正式发布《中国海洋自然资源图集》,《中国海洋自然资源图集》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在海洋资源调查领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中国海洋自然资源图集》客观反映了我国海洋自然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本底特征。图集聚焦海底矿产、海洋能源、海洋空间、海洋生物、海水资源及海洋基质六大核心领域,通过43幅专题图件系统揭示我国海洋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潜力,可为海洋空间规划、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海洋减灾防灾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取得以下科学认识:

一是海底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勘探证实,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239亿吨,可采资源量约71亿吨,海洋油气探明储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约800亿吨油当量,2020年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实现了探索性试采到试验性试采的技术突破。在浅海及陆架区域,海砂资源分布广泛,覆盖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为产业化开发筑牢战略资源储备。

二是海洋能资源潜力巨大。据测算,我国海洋能理论蕴藏量达15.8亿千瓦。其中,潮流能蕴藏量约833万千瓦,杭州湾口和舟山群岛海域形成富集区域,具备良好开发条件;波浪能蕴藏量约1600万千瓦,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海域资源集中度高,开发优势显著;海洋温差能蕴藏量达3.67亿千瓦,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前景;海洋风能蕴藏量8.83亿千瓦,有望成为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三是海洋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受板块活动与水动力影响,台湾东部、南海马尼拉海沟等区域的海底地震与海啸风险较高。长江口陆坡、南海北部陆坡、黄河水下三角洲等区域易发生海底滑坡与浊流。东海陆架、台湾浅滩发育的沙波与沙脊地貌,对海洋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同时,《中国海洋自然资源图集》收集各相关单位数据资料,形成以下判断:

一是海洋空间利用结构不断优化。我国依法确权的海洋面积约500万公顷,产业用海结构持续优化。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89个,总面积突破26万公顷。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271处,面积1240万公顷。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滨海湿地总面积达144万公顷,碳储量达1.18亿吨。海洋空间利用已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海洋生物资源禀赋极为丰富。我国海洋生物种类超过2.8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11%。研究数据表明,海洋生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纬度分布规律:黄渤海记录物种4200种,东海11300种,南海12900种。浮游动植物与底栖生物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分布,在不同季节及海域间展现出鲜明差异,充分印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态过程复杂性。

三是海洋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水质持续改善,2024年夏季,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达97.7%;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83.7%,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近岸海域存在氮磷超标、重金属富集等问题,需加强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

(责编:吴占桂、王庆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