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亚市第二届鹿城新锋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丨最美货车司机选树候选人系列报道
王高君:“铁汉”与“柔情” 货车司机的双面担当

王高君,这位54岁的三亚电动汽车与物流车行业工会货车司机,正以双重身份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图谱。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王高君驾驶的9.6米厢式货车是运送赛事物资"移动生命线"之一。日均30万瓶饮用水的运输任务中,他主动将工时延长至16小时,单程200余公里的琼海至三亚线路上,每月完成28.8万瓶矿泉水的精准投送。闭幕式前夜的突发状况更显其专业素养——面对主干道临时管制,他凭借对三亚路网的深刻认知,带领被困车队通过荔枝沟南侧村道完成紧急物资投送,确保酒店清洁物资准时抵达。
当工装换成素色围裙,王高君在雨花斋的灶台前开启另一种坚守。褪下工装,王高君的身影便悄然融入荔枝沟雨花斋蒸腾的烟火气中。每隔两周难得的休息日,他必系上素色围裙,立于灶台前。三十斤土豆堆成小山,在他的刀工下化作厚薄均匀的切片。
“今儿是土豆炖豆角、干烧豆腐、清炒时蔬,三个菜,得让一百多张嘴巴吃得饱饱的!”他朗声对帮厨的伙伴说道。
白发老人笑着喊他“王师傅”,大学生志愿者则亲热地唤他“王哥”。在这方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午餐的公益天地里,他俯身切菜、挥动锅铲的身影,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三年。
这份源于灶台边的热忱,早已悄然延伸至他纵横驰骋的公路上。去年台风季,三亚海棠湾狂风骤雨,他路遇一辆外地私家车爆胎抛锚。车主手足无措地站在暴雨中。王高君没有丝毫犹豫,停稳自己的大货车,熟练取出工具,帮对方卸下轮胎,二话不说驱车几十公里寻到修理铺。“来回折腾三小时,误了一趟急单。”他事后提及,语气却平淡如常,“可出门在外,谁没个抓瞎的时候?”
开了五年大货车,王高君的车轮已经跑过了一百万公里。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他对这份工作的认真和细致。运精密仪器的时候,他会用专门的绑带,一遍遍检查,确保绑得结结实实,路上一点都不会晃;给酒店送洗好的布草,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分好层,做好防潮,保证送到时还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但这些写在运单上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些没写在纸上的东西:他驾驶座旁边,总放着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里面扳手、千斤顶、电线、胶带一应俱全,随时准备在路上帮自己或者帮别人一把;他手机日历上,那些标着“雨花斋”的日子,像闹钟一样准时提醒他,雷打不动。
最近,王高君心里又萌发了一个新念头——组织群里年轻司机一起去雨花斋掌勺。“大老爷们儿,握得稳方向盘的手,也得掂得起大锅铲嘛!公益这活儿,心里热乎。”
刚结束一天运输任务的王高君,脚步轻快地走向熟悉的菜市场。明天,又到义工日,他得去挑最新鲜的土豆。(熊淑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