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投身防汛防风和灾后恢复工作
风雨中,党旗高高飘扬

三亚吉阳区审计局“党员突击队”深入包点社区,搬运受损杂物。受访者供图
“毛道乡通往通什镇的老路有多处塌方,无法通行”“G224国道红山往市区方向请绕行”……8月25日,在五指山市防灾减灾微信群里,每隔几分钟就会跳出各单位上报的受灾信息,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及时回复,协调力量投入抢险工作。受强台风“剑鱼”影响,五指山市区平均降雨量超200毫米,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秩序。当天上午,五指山市各级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号召广大党员下沉一线,让党旗在防风防汛和抢险救灾一线飘扬。
抗击台风“剑鱼”,海南党员干部在行动。“剑鱼”登陆前后,我省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不畏艰险,积极开展群众转移、安置、救助等工作,为防汛防风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冲锋在前
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5日中午,五指山市国金大酒店二楼中餐厅内,从该市畅好居转移的近百名群众在有序就餐,该市部分转移人员被安排至市区酒店等安全区域就近避险。从24日晚到25日,五指山7个乡镇党委及畅好居党委转移避险人员1300人。
当天下午雨势减缓,但市区多条道路内涝严重,五指山市政服务中心党支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保障市区道路尽快恢复通行。
“我们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防汛指挥组,划分4个党员责任区,落实包片联户机制,累计排查疏通排水积水内涝点13处,清理排水口共360个、设置安全警示牌12个。”该市市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经过一整天的奋战,25日晚,记者在五指山市各条主要道路看到,市区多条主干道基本恢复正常通行秩序,道路倒伏树木在有序清理中。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面对强台风“剑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风”而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介绍,乐东全县350余个党组织、47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抗风抢险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县镇村三级包保责任制。通过党员突击队、先锋岗、志愿服务队等方式组建560余支应急小队,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应转尽转群众8200余人。
全力以“复”
组织力量开展灾后复工复产
8月25日下午,在三亚河口通道工程等项目现场,工人们身着安全帽和工作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障,清理受损施工围挡,并及时清除淤积、抽排积水,全力以赴为重启项目做好准备。
三亚河口通道项目是一段由1条主线、3条匝道及8个隧道出入口组成的水下隧道工程,由铁四院-中铁二十局联合体负责设计施工。
中铁二十局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杨阳介绍,项目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受损板房材料已经完成采购并发货,预计两天左右可运抵三亚。“我们将陆续对受损施工设备进行检修,预计26日晚一些作业面具备生产条件,逐步恢复到生产状态。”
台风过境后,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党委全面推进灾后恢复与园区建设,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工作小组,深入园区各项目工地,开展“拉网式”灾情排查,全面掌握基础设施损毁、设备受损等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同步启动“一对一”服务机制,与相关园区企业开展“点对点”沟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迅速集结5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开展清淤除障等灾后修复行动。
在三亚市吉阳区,该区组织全区包点单位组建“党员突击队”下沉村(社区),协助村(社区)党组织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开展清障抢险、灾后修复工作,保障城市有序运行。三亚市吉阳区住建局“党员突击队”和榆红村迅速行动清理修剪堵住主干道的树木,畅通应急救援通道;吉阳区政府办“党员突击队”联合迎新社区开展灾后自救,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灾后恢复家园;吉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员突击队”清理临春社区主干道倒伏树木,以便应急车辆通行。
乐东千家镇墟前往福报社区主干道被断树杂物阻断后,沿途各村(社区)党支部迅速集结50余名党员,带动周边村(居民)全力清障。该县应急、科工信、供电、水务等职能部门严阵以待、各司其职,抓紧抢修通信基站250余座、用电线路50余条,恢复供水村居30余个,以最快速度恢复全县生产生活秩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