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三治融合”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人民网三亚9月1日电 (熊淑婷)早上8点,三亚市育才生态区联盛加油站斜对面的二层民房,这里的综治中心已热闹起来。一楼接待大厅里,专职网格员正引导村民扫码登记,“阿姨,您遇到啥问题了,慢慢跟我讲。”一旁的法官工作室里,调解员正翻看着向某国与周某的纠纷卷宗,准备跟进赔偿款到账情况。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治理场景,源于育才生态区近期全新设立的区级综治中心。作为集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化解室、监控研判室于一体的“三室一中心”一体化阵地,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是服务资源的聚合:信访接待窗口随时倾听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化解室里总能传来理性沟通的声音,法律咨询区的律师耐心解答疑问,心理疏导室为情绪激动的群众提供“冷静港湾”。
科技赋能:智慧治理让纠纷化解更精准
“秧苗枯萎肯定是他无人机打药造成的!”向某国指着受损的秧苗,语气坚定。相邻的周某却毫不退让:“怎么可能?我打的是芒果药,跟你秧苗有什么关系?”
前不久,这起生产经营纠纷摆到了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的面前。调解员没有简单调解,而是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联合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取证。
“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检测”,调解员介绍,“第一次检测秧苗,确认有药害成分;第二次检测周某使用的农药,成分匹配。”在证据面前,周某认可了检测结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周某赔偿6000元,并承诺今后不再使用无人机喷洒药物。
这起纠纷的解决,得益于育才生态区构建的三级网格体系。区为一级网格,11个村(社区)委会为二级网格,106个村(社区)民小组为三级网格,318名兼职网格员如同遍布乡村的“神经末梢”。“我们31名专职网格员每天都要在网格内巡查,信息收集、民生服务、矛盾排查,哪样都不能落。”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主任张辉介绍,该中心通过合理配置法治服务资源,着力在前置布防线、前端预防、快速处置,将育才生态区的属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阵地”前移,从源头上减少上诉率,让纠纷化解在基层,纠纷化解在诉前,“就像向某国这起纠纷,从网格员上报到多部门联动处置,全程不超过48小时。”
情法交融:特色调解让矛盾纠纷降温
“董大姐,您先喝杯茶,咱们慢慢说。”在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一楼的“谈心室”里,调解员正给居民董某珍递上热水。董某珍的眉头却拧成了疙瘩——她和果商杨某鑫的芒果合同纠纷,让她几夜没睡好。
这场纠纷的化解,全程在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的“入驻单位接待调解室”进行。调解员没有简单适用法律条款,而是采取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策略。“于情,你们当初签合同时多信任啊,现在有困难更该互相体谅;于理,芒果熟在树上不等人,再耗下去损失更大;于法,合同里虽没写死,但口头约定也是数的。”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渐渐平静下来。
隔壁的公共法律服务区里,律师正帮杨某鑫核算损失,“按市场价估算,这批带斑点的芒果确实会贬值,您让一步既合理又体面。”
最终,杨某鑫同意董某珍只退回1.9万元押金,剩余1.1万元作为补偿。签协议那天,董某珍笑着说,“你们这儿真是能说清道理的地方!”
这样的场景,在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法院、检察院派驻的工作人员在一楼工作室随时提供法律咨询,司法行政部门的调解员常驻调解室,遇到劳动人事争议时,仲裁区的专员随叫随到。
“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运行工作机制,层层有保障。”张辉说,育才生态区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多部门派员常驻,区民政局等群团组织实行轮驻制度,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服务网络,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就能解决烦心事。据统计,综治中心运行1个多月来,线下受理矛盾纠纷25件。
便民利企:双向服务让民生经济共赢
“公益性摊位的新鲜蔬菜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这日子越过越舒心!”在育才生态区立才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摊位前,居民黄阿姨提着刚买的青菜笑着说。
育才生态区立才农贸市场新增“菜篮子”平价网点。育才生态区综治中心供图
为进一步完善三亚市农产品产、供、销“三级保供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保供稳价,利农惠民,保障民生”的作用,完善市十大民生实事事项,育才生态区立才农贸市场新增“菜篮子”平价网点,如今成了村民每天必来的“打卡点”。
黄阿姨提着满满一篮菜,算起了细账:“这菜比外面便宜一半还多,我家祖孙三代,一个月能省百八十块。”截至8月底,这项活动已开展110余天,售出约35.2万斤新鲜蔬菜,累计成交3.8万笔,交易总额120万元。
从田间纠纷的化解到平价菜摊的烟火气,从合同争议的调解到重点项目的落地,育才生态区正以“小中心”撬动“大治理”,随着后续功能区域的完善,这里将成为集受理分流、调解仲裁、法律服务于一体的“治理枢纽”,让基层治理既有解决纠纷的力度,又有服务民生的温度,全方位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