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丨专家建议海南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贸易枢纽

人民网海口9月28日电 (毛雷、李学山、牛良玉、余欢)9月28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专题论坛:海南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口举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飞在做主题演讲时建议,海南应依托自贸港高水平开放政策及区位优势,加快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贸易的重要枢纽。
张飞认为,海南资源禀赋与高水平开放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枢纽建设的独特基石。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资源禀赋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海南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2.1%,在全国居于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在99%左右,绿色低碳生态的底色与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完美契合,让海南成为展示新能源汽车绿色生活方式的天然窗口,也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宜居和宜业的环境保障。
区位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发展条件。海南属于低纬度、热带高温高湿环境,为电池的热管理、车辆防腐防锈关键技术提供了真实的测试场景,助力技术的突破。海南作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开放门户,从海南出发,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入东盟市场,物流半径会更短,为拓展海外市场筑牢了地理的根基。
自贸港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是驱动枢纽建设的核心动能。海南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要素、降低成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尤其是未来在封关运作的背景下,政策的叠加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将会赋能整个产业链。这一政策实施四年以来,覆盖的行业已从最初的粮油、肉类领域向医药、珠宝、石化产业拓展,累计获批试点企业达到122家,加工增值货值超过100亿元。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企业在海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加工增值30%以后销往内地即可免征进口关税,有望明显降低产业链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此吸引更多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企业来到海南落地,推动海南本地产业链从过去的零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跨越,为制造枢纽建设提供支撑。
产业链重构和未来跨界的融合是枢纽建设的关键路径,现在海南正以全岛封关运作为契机,加快构建全产业链的布局,推动跨界融合,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构供应链提供实践的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海南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972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超过2040亿。当前海南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现在环岛旅游公路布局智能充电桩,可以推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环岛智驾和免税购物,新能源汽车+热带乡村旅游的产品或者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也可以让全球游客体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培育更多潜在客户。
“全球化竞争和合作是海南打造新能源汽车发展枢纽的重要方向,全岛封关运作为未来海南打造这一枢纽带来了新的机遇。”张飞建议,海南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现有政策的落地见效,持续完善加工增值免关税、零关税、商品清单等政策的实施细则,确保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以政策的稳定性增强全球企业投资者的信心。二是强化国际合作和对接,尤其是充分利用海南打造两个总部基地、两个枢纽的机遇,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合作,由此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标准认证和东南亚国家的对接,共同制定充电接口的标准,解决跨境出行的充电难题,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三是完善全流程配套服务,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测试基地、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回收全流程的服务,提升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