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保亭率先发布中国县域零碳方案
中欧政产学研百余名代表共议“从承诺到落实”COP海南行动

人民网保亭10月22日电 (熊淑婷)10月20日,“从承诺到落实:COP进程中的海南行动”大会在海南保亭召开,汇聚了来自国际组织及中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百余位代表。保亭作为中国唯一叠加“自贸港+UNDP绿色数字创新+WHO1.5℃主动健康”三重战略的县域,在国家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并倡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后,率先向全球递交《保亭零碳县域》方案。
多学科交叉,解码城市气候治理与发展方案
大会期间,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视角为保亭气候治理与发展建言献策。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穆克瑞从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享了保亭海洋与海岛地区的城市气候韧性发展模式创新探索与试点实践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分享了AI赋能气候变化应对与生育健康促进的前沿趋势,提出保亭合作区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管理提供新范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从“减排与健康”关系出发,提出“设计思维+主动健康”建筑智能体理念,助力保亭构建主动健康气候疗愈全球示范。瑞中绿色科技联盟创始主席、中欧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CEIC)联席主任乔纳斯宣布,中欧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将以“碳标准互通互认、数字孪生、绿色金融、蓝色经济、健康低碳”五大抓手,支持保亭合作区建设。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徐波展示了“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在县域治理的广阔场景应用,以“AI+治理”为零碳保亭提供引擎。
亚洲联合基建董事会主席彭一庭强调要“规划先行、标准引领”,将保亭合作区建设打造为绿色技术“创新工厂”与“应用展厅”。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唐华指出,海南自贸港“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为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倡导公私协同投资自然基础设施,通过“气候-自然-人类健康”联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对保亭基于自然资产的整体解决方案表示肯定。
五把密钥,提供全球气候治理可复制方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主持圆桌对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蔡曜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季卫东、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北京首席代表Peter Ling-Vannerus、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从荣刚、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赵戈平、法国Withings亚洲区总经理余冠恒等嘉宾,围绕“指标、融资、技术、共治、场景”五把密钥,现场拆解出“3个核心指标+2个融资案例+1套可信数据协议+1张游客碳中和账单”,为全球未来城市与气候治理提供“保亭实验室”样本。
系列合作签约,中欧绿色数字创新产业生态成型
会上,来自中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泰国及中国香港的多方机构签署一批旗舰项目:在顶层机制端,共建覆盖政策、标准、评价、法律、金融、知识共享的“系统性工具箱”;在产业合作端,联合建设中欧数字疗法、绿色低碳建筑与社区标准、全龄绿色智慧健康社区、绿色综合能源、AI碳管理与智能建筑等全球领先标准与示范项目;保亭实施端,率先落地跨境医疗、负碳健康、自然疗法、主动健康科技基础设施等旗舰项目,为本地经济低碳发展和全球提供创新基础设施。
标准+法律双轮驱动,夯实海洋岛屿韧性根基
会议期间,两场闭门会同步举行,分别是“海洋海岛地区碳标准互通互认之AI城市治理中立包容新范式”会议启动“碳标准互通互认”亚洲区域工作组。以及“具有海洋与海岛特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机制”会议启动“岛屿气候法律研究工作组”,为海岛地区气候韧性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在会议总结中,重申“标准互通互认最优先、法律保障机制先行、金融工具创新突破、AI气候应用设置伦理护栏”四点共识,并发布合作区四项重点行动计划:启动包括“基于气候康养理论的慢阻肺病队列建设与数字化呼吸康复时间”“气候—健康风险与收益模型”两大方向在内的首批联合攻关课题;上线“保亭碳管理数字平台2.0”;推出“中欧1.5℃健康社区认证标识”;递交《保亭绿色数字创新指数》。
从国家自主贡献到县域落地,保亭用务实方案把国家自主贡献的承诺转化为“施工图”。COP30进入冲刺阶段,这座常住人口不足16万的海岛小城,正以“AI+零碳+主动健康”驱动,向世界展示中国首个县域地方履约行动,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和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治理与发展模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