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年百顺在陵水投资建设全省最大智能化糟粕醋生产基地,年产能达万吨

创新传承,让世界爱上这口“海南酸汤”

记者 余佳琪
2025年11月25日07:55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创新传承,让世界爱上这口“海南酸汤”

智能搬运机器在糟粕醋生产发酵车间运输原料。(受访企业供图)

醇厚的酸香漫溢车间,智能搬运机器人载着满桶发酵原料平稳穿梭,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投入发酵罐中。在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年百顺)的糟粕醋智能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现代化的生产场景与非遗风味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投资超3亿元、占地4.7万平方米的综合基地,坐落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产业园,是年百顺与海南一小仙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海南最大智能化糟粕醋生产基地,能够年产糟粕醋约1万吨。

从物流贸易企业,到“跨界”非遗美食加工的行业新锐,年百顺以“科技赋能传统”为路径,构建起“原料直采、智能加工、冷链配送、品牌输出”的全产业链布局。年百顺的转型故事,是自贸港政策红利与海南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企业与自贸港双向奔赴

“选择海南、扎根陵水,聚焦糟粕醋产业,是企业战略与自贸港机遇的双向奔赴。”年百顺总经理尚瑞杰说。

近年来,海南出台了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支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等三项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系统性、全方位的政策动力。

“此前年百顺主要通过‘集采集销’初级农产品服务餐饮门店客户,在几年的市场实践中,我们也在酝酿转型。”尚瑞杰表示,随着自身原料、市场资源的积累,以及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探索需求,2023年企业果断决定投资建设热带果蔬深加工项目,从单一采销模式转型为农作物加工产品的源头生产供应商,这一规划与省级战略导向不谋而合,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撑。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饮食理念兴起的背景下,国内酸汤调味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作为海南非遗美食的糟粕醋,正从地方小吃向标准化调味品转型,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吸引着企业纷纷入局——文昌作为糟粕醋的“故乡”,已有多家企业设厂,定安也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零添加、有文化底蕴、健康属性突出,糟粕醋完全有潜力从‘地方小吃’升级为‘国民级调味品’。”尚瑞杰认为。

恰逢其时的是,省级层面也将目光聚焦于这一特色产业,省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海南糟粕醋品牌”,精准破解传统产业“有品类无品牌、有技艺无标准、有传承无创新”的困局。

尚瑞杰表示,这种自上而下的产业培育决心,让其看到了扎根海南、发展糟粕醋产业的广阔前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则让企业发展步伐更快更稳。“我们已经获得了500万元的省级奖补资金。”尚瑞杰翻开企业台账,里面详细记录着各项政策支持,“有了这笔资金,企业在设备更新、原料采购、产品研制等方面能够更有计划地施展手脚。”

细心讲解政策措施、快速响应政策申报、主动对接国内外展会……与此同时,海南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年百顺的糟粕醋生产车间,自主设计的智能发酵系统与全自动灌装线让人眼前一亮。“为了适配糟粕醋的发酵特性,我们团队自主设计了这套智能发酵系统,它既严格坚守35天古法发酵周期,又能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氧气含量、菌种活性等关键数据。”海南一小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振华是这个车间的主要负责人,他指着监测屏幕介绍,以前制作糟粕醋的老手艺全靠师傅凭经验、看天气判断,现在数据实时可视化,不仅守住了传统风味,还让产品的口感更稳定。

不远处的全自动灌装线上,机械臂精准完成洗瓶、灌装、封盖、贴标等全流程工序,智能搬运机器人灵活转运成品。

在传承中创新,是企业破解传统食品产业化难题的核心路径。

为了让糟粕醋风味稳定可控,年百顺与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深圳大学等组建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开展菌种优化、工艺标准化等关键技术攻关。

“我们的科研人员先后多次深入文昌铺前等地,跟着老手艺人学做手工糟粕醋,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配比都记录下来,回来后在实验室里反复验证。”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教授张素芳介绍,科研团队从800个原始菌种中筛选出560株安全益生菌种进行研发,保留糟粕醋的原始风味。

“你尝尝这个样品,既有生大米带来的酸香醇味,又有熟糯米的甘甜,层次特别丰富。”张素芳说,目前企业第一代产品已实现标准化生产,第二代产品正在研发中,将推出五种以上细分口味。

黄振华介绍:“以前传统糟粕醋保质期短、口味不稳定,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现在通过自主创新与科技赋能,我们正在解决这些行业痛点,让糟粕醋从‘经验型生产’变成‘科学生产’。”

抱团发展破局“有品类无品牌”

“一个企业强不算强,整个产业旺才是真的旺。无论文昌、定安还是陵水的企业生产的糟粕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南糟粕醋。”尚瑞杰坦言,只有全省糟粕醋企业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协同发力,才能破解传统产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局,让海南糟粕醋真正走出海南、走向世界。

这份“抱团发展”的底气,不仅源于企业自身的格局与担当,更离不开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全方位赋能与加持。

随着海南自贸港即将启动全岛封关,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得以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我们有更多资金与渠道,引入进口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并开拓国外市场。”尚瑞杰说。

面向未来,年百顺已制定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短期我们要牵头巩固琼南市场,搭建共享冷链物流体系,将产品辐射全岛及粤港澳大湾区;中期联合行业力量拓展全国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和餐饮渠道,让海南糟粕醋成为家喻户晓的‘海南酸汤’代表;长期计划抱团进军国际市场,借助自贸港贸易便利化优势,将这一非遗美食推向全球。”尚瑞杰说。

车间里,酸香愈发浓郁,那是传统工艺的坚守,是自主创新的突破,是现代科技的赋能,更是产业协同的蓬勃生机。海南糟粕醋产业的未来,正随着自贸港的建设步伐,愈发醇厚绵长。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